第199章(第2/3页)

也算品牌效应,人人都知道昭侯,昭王一听便是昭侯更进一步了。

荀彧睫毛轻颤,含笑道:“彧去找仲景开副开胃的方子便好。”

“那便好。”陈昭戏谑挑眉,就在荀彧以为主公还要再追问的时候,陈昭却戛然而止中断了对话,让荀彧悄悄松了口气。

荀彧从归顺陈昭的那一日便知陈昭是反贼,那时他也只是觉得前主袁绍还比不上陈昭,便没思索多少就欣然跳槽……可真听闻陈昭封王的时候,荀彧还是有些别扭。

他知道陈昭心怀天下,乱世结束之后天下最需要的便是陈昭这种能休养生息的明主。在陈昭与一众同僚兴致勃勃讨论封王事宜时,荀彧也没有提过反对。

天下和黎民都需要陈昭。

……他只是有些别扭,觉得自己像是“主公坐在龙椅嚣张叉腰,谄媚围着主公说哪哪都好”的佞臣。

很怪异的感受,分明他入仕那一日,发誓要匡扶汉室,如今他却丝毫不觉得主公封王称帝有何不对。

让荀彧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初心。

陈昭望着荀彧落荒而逃的背影,斜倚船杆,眉梢轻挑,嘴角噙着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

欺负这种羽毛漂亮的小鸵鸟,她有的是手段和力气。

邺城周围的这条黄河支流水流还是不够湍急,孙策拔得头筹,便昂首挺胸请命南下去长江练兵。

听得其他将领各个攥紧了拳头。什么练兵,这小子分明是想要拔得头筹,在攻打荆州之时先立军功!

原本瘫在船舷喘息的将领们,此刻一个个咬牙爬起。

练!人还能被船晃死不成?只要晃不死,就往死里练!

作为主公,陈昭双手鼓励这种武将自发内卷行为。谋士则没这样的迫切,纷纷返回邺城处理公务。

荀彧刚批阅了一会文书,抬头便看到陈昭身边的亲卫提着食盒在门外等候。

“主公特命后厨置办饭菜。”亲卫恭敬将食盒放于案上,便退了出去。

荀彧摸摸肚子,在江上晃悠了一上午之后还真有些饿了。

掀开食盒,满满当当一食盒饭菜堆的冒尖。

羊肉烤得油光锃亮,还冒着热气。拿小刀划开几道口子,羊油便“滋啦”一声溅出来,混着茴香与茱萸的辛香,香气直往人鼻子里钻。

青瓷碗里卧着条烧鲤鱼,鱼身划了花刀,浇了豉汁,撒一把青葱。雪白的蒜瓣肉蘸着酱汁,还有一小碟子芥酱,这芥酱是用蜀地来的芥子捣的。原本芥酱脍鲤是用生鲤鱼片蘸芥酱,后来不准吃生鱼片了,厨子便改了做法。

还有一碗莲子银耳羹,银耳炖得胶质溶化,羹面浮着几粒枸杞,红白相映。银耳滑嫩,莲子粉糯,里面还隔着几块冰块,凉爽开胃。荀彧知晓陈昭最爱吃这道汤,尤其是入夏,每回他陪伴主公批阅文书留下用膳,十回有七回能吃到这道汤。

最后是一碟枣泥米糕,枣泥是大枣蒸熟捣烂的,米糕用蜂蜜粘合,软糯不粘牙。枣香混着蜜香,还未吃香气便先扑入口鼻。

再配上一“盆”比他脸还大的白米饭。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不是他的食量,这一食盒的菜拿去喂吕布都够了。荀彧对着食盒苦恼,提着筷子无从下手。

算了,先吃米饭。荀彧艰难把米饭盆从饭盒中抱出来,露出了压在饭盆下的一张纸条。

【府中采购之事,暂交于文若】

荀彧捏着纸条怔住。

让他去管府中采购?府中打算采购几万石粮食吗?

揣摩不透主公深意,他只得默默收好字条,决定饭后先去库房巡视一番。

另一初。

曹操望着桌上掀开盖的空食盒,陷入了沉思。

方才陈昭忽然派人送了一个食盒给他,主公为表示君臣情谊赐饭食给臣子也是常有之事,谁知他一掀开盖里面竟空空如也。

莫非是……

“盒中无禄,我当自取。这是暗示我要自己寻差事去做啊。”曹操抚须感慨,厚着脸皮忽略了另一个“无汉禄可食”的猜测。

什么无汉禄可食?他曹前丞相何曾是大汉忠臣?

饭后,荀彧在府中各处巡视一圈,库房、后厨挨个巡视,巡视到后厨时,正巧遇上来送菜的村民。

“府中之菜都是王三村供应,王三村就在城南七里外,离得近菜也新鲜,每日都来送菜。”管事小心翼翼解释,拿不准为何这位平日他话都说不上一句的荀使君为何会忽然来后厨巡视,生怕说错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