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赵红莲回去后,晚上夫……(第2/5页)

她在城里的时候,家里不比她和许凤发的房间大多少,却住了七八个人,屋里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习惯了家中狭小的她,成家后,有了这么大的独属于他们夫妻俩的独立的房间,她不知道多满足,尤其是在村里还有那么多人家住着土坯房,还一大家子住在一起的时候。

更别说丈夫体贴,嫂子也不是苛责人不说,有工作的她每天早出晚归,大伯更是忙的只有吃饭时间在家,她自己也是学校老师,午饭在学校食堂吃,见得少了,摩擦就更少了。

是以至今为止,她在许家的生活,都是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她就感觉自己像一个飘忽在空中流浪的蒲公英,从出生起,就一直在漂泊,直到遇到许凤发,在许家落了地,才算是生了根,生活终于平静安定下来。

再没有比这更安稳的生活了。

至于生了孩子后,房间里放不下摇摇床,就更不怕了,她和凤发的大炕足够大,别说睡一个孩子了,就是再生两个孩子,都能睡的下。

当然,此时的她还没往孩子们大了之后想,那是以后的事情。

可惜赵红莲的话并没有让许凤台有感同身受的感觉,甚至他和闫春香的想法是一样的,有自己独立的屋子睡,有这么大的火炕,咋就不觉得好?

他小时候,兄弟姐妹们挤在一张高架床上,等稍微大一点,阿娘带着阿妹住在连身都转不开的稻仓里。

有时候许凤台都恍惚的觉得,前半生过的那些心酸凄苦的生活,恍若隔世,久到像是前世一般,每每让他想起,都不禁为现在的好日子感到满足和满满的幸福感,只觉得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

他又是个极爱孩子的,每日哪怕工作的再辛苦,回来都是要抱起孩子到自己肩膀上坐着,和孩子们亲香一会儿。

双抢虽然过去,但后续的秋季水稻,求红薯的种植,后面还有油菜和冬小麦的种植工作一直要继续的,许凤台虽是小队长,可每年至少也要在田地间劳作三百天,是以疲累的他,没一会儿就呼噜声响了起来。

气的赵红莲忍不住笑着推了他一把:“跟你说着话呢,咋还睡过去了!”却也没有打扰许凤台睡觉,而是把这事放在了心上。

让许凤发两口子分出去这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成的事,首先还要和老太太商量,也别让家里人误会是她这个嫂子容不下弟弟弟妹,真的只是人大分家而已。

就在隔壁建个房子,两家共用一堵墙,这样既省了一堵墙的砖和水泥,两家还能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过年过节的还能一起吃饭,多好。

这简直就是赵红莲理想中的兄弟妯娌状态,可惜这个死脑筋半点不理解她,她又忍不住气闷,想着要不要和大姑姐说。

她觉得这个家里,恐怕只有大姑姐能理解她了。

这段时间许明月坐月子,赵红莲去蒲河口的时间便没那么早,晚上也能早点回来,回来她头一件事也不是回家,而是去荒山看看有没有能帮忙的地方,或者找许明月说说话也是好的。

都是做过月子的,这年代,除了产妇外,人人都要劳作,人人都要干活,谁能没事陪着你嫌唠嗑啊,那产妇一个人在家里,可不就无聊嘛。

她自觉孟福生一个大男人,估计是照顾不好许明月的,来到许明月家,又是帮着打扫,又是帮着烧饭,还要给阿锦说教几句:“你也大了,你妈妈现在身体不方便,你也要帮着干点活了,你都十二岁了。”又嘱咐许小雨,“在姑姑家可千万不能懒知道不?姑娘要是懒,今后都找不到婆家!”

她是纯粹的这个时代的人,她的这些话都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

阿锦听着有些烦,就去问许明月,许明月想了想说:“你能照顾好自己就行,你还是个宝宝呢!”

阿锦立刻就笑了,赵红莲看着两个小姑娘在家里清闲的啥事都不干,忍不住唠叨的时候,阿锦就笑嘻嘻的回她:“我们还是个宝宝呢!”

反倒是把赵红莲气笑了,一边挥舞着扫把扫地,一边笑着说:“行,你还是个宝宝!”

她倒也不是真生气,只是这个年代的人都是这么教育儿女的,她小时候她父母这么教育她,她便也这么教育阿锦和许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