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不管外界因为大食堂解散……(第3/4页)

他们这地,又不像河对岸,有文明,有秩序,他们这种被大河和大山隔绝的地方,尤其的野蛮。

尤其是与邻市相隔的隔壁市,一直到几十年后,都还是犯罪集中地,各种贩、毒的,人、口、拐、卖的,黑势力的,出了名的猖狂。

猖狂到什么地步呢?火车有路过邻市隔壁市的站口,火车上的乘务人员就会立刻喊:“前方站就是隔壁市了,都起来,别睡了!别睡了!看好自己的东西、孩子!”

这些妇人之间说话,大多都是哭穷,哭日子有多么难过。

这说的倒也是实话。

说着说着,就会冷不丁的问一句许明月。

许明月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不说话的,要实在问的烦了,她就反客为主地问她们村子的情况,比如大食堂剩的粮食,村里婚姻嫁娶的情况。

一说到婚姻嫁娶,这群留下看船的妇人们就有话说了,喜滋滋地说:“去年下半年,我们村好几个娶不到媳妇的老光棍,都娶到了媳妇,一分钱没花!”

“往年哪年娶媳妇,不得花个十几块钱?钱就不说了,粮食总要给的吧?哦哟哟,去年来了好些要饭的,直接给口饭就跟你过日子,粮食都省了!”

大概也是村里不缺媳妇了,这些摸河蚌的婶子们很快就对许明月失去了兴趣,开始聊起了去年过来讨饭的灾民。

她们称呼灾民也不叫灾民,直接叫‘要饭的’。

许明月就坐在船上安静的听她们聊天,实际上她们聊了也没一会儿,就口干舌燥,有不讲究的人,直接就着竹子河的河水就灌了两口,继续摸河蚌。

一直到晌午时分,各个大队去砂锅厂买砂锅的人,才陆陆续续的回来。

许明月这次去邻市,并没有找到将车里东西拿出来的机会,也没有找到将车里储存的东西卖出去的机会,她也不急,看竹子河水位,估摸着起码要等到这三年~灾~~~害过去,才能找机会把车里东西拿出来用。

随着大食堂解散,去年秋收收到的粮食分到各家,许明月也分到了很多红薯、大豆、花生之类。

为了将车里的豆瓣酱合理的拿出来,许明月在拿到大豆后,就开始着手准备制作黄豆酱。

不然今后烧菜,里面放调料,都会引起别人怀疑。

现在并不是制作豆瓣酱的季节,只能先做黄豆酱。

黄豆酱是他们这里的传统酱,不说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在她小时候,是时常看到左邻右舍在门口的大石头上晒酱的。

许明月自然也会做。

只是制作黄豆酱,需要面粉裹上泡发好的黄豆来晒成霉菌。

许明月车里只有大米,没有面粉。

去年秋收种的水稻极其少,大多数山地都用来种红薯了,每家每户分到的大米也就二三十斤,大多分的都是红薯、大豆。

虽然家家户户都分到了一些大米,可这点大米精贵着呢,平常哪里舍得拿出来吃?家里有孕妇和孩子的,还得炒些大米,磨成米糊,给小娃儿们添作口粮。

许明月想要把米磨成面粉,还得低调一些行事,得去石匠家里定一个石磨,以后想吃个什么,也方便制作。

想要定做一个石磨还不容易,不仅需要石匠到山上敲打石头,雕琢成磨,还需要去木匠家,为石磨定个木质基底,等石磨雕琢好后,将石磨固定在木质基底上,配上上面用来磨石磨的推拉杆,这样一个完整的石磨才算完成。

当然,有驴拉磨最好,可许明月从小到大,就没在他们这地界看到过马、骡子、驴,都是用推拉杆手工磨石磨。

许明月不需要大石磨,只需要一个可以自家用的小石磨就可以。

弄石磨不难,难的是定制石磨,它需要时间。

其实江家村的大队部,也就是原江地主家,就有石磨,还有好几个,其中一些小的石磨、石舂、石杵之类,都被江家村的人搬到自己家了,现在留在大队部的,只有一个大石磨。

大队部磨面,磨粉,都来大队部的后院,用原江地主家的大石磨。

许明月需要的面粉不多,等石磨定做好,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了,想了想,在端着砂锅送到大队部的时候,低声问孟技术员:“孟老师,可以请你帮个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