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第3/4页)
没有人再说设么,但桌上的氛围,的确如同秋日的阳光一样,明媚地在微风中流动起来了。
……
因中秋节的缘故,阮仁燧和大公主放了三天假。
对阮仁燧来说,这就是纯粹的三天假,玩就完了。
但对于大公主来说,这是最终冲锋前的号角——距离神都联考,也就是跟元明珠一较高下的时间更近了!
德妃的状态跟大公主相似,也有点紧绷,等过完中秋节假,她就要开始给外命妇们讲课了!
而大公主在繁忙的课业之余,也还添了新一桩任务。
她实在是很想听一听德娘娘讲的课!
但是她真的是太忙太忙了!
唉!
她私底下跟阿好说:“要是能把我一分为二,一个去龙川书院上课,另一个留在宫里,听德娘娘讲课就好了!”
阿好笑眯眯地听她抱怨,末了,悄悄道:“我今天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你不妨来猜猜看?”
好消息!
大公主听得眼前一亮,想了想,试探着问:“难道是你把书单上的书都看完了?”
阿好摇头:“哪儿有那么快?再猜。”
大公主抿着嘴唇,冥思几瞬,忽然间反应过来:“你把五品及以上官员的统计表做出来了吗?!”
阿好想表现得镇定一点的,但她现在毕竟也只是一个小孩子嘛。
脸上不自觉地就带出了笑意。
捎带着连嘴角都像是月牙似的弯起来了。
“你猜对啦,”她笑盈盈地从袖子里取出那张汇总表,递给大公主看:“刚刚才算出来的,新鲜热乎!”
……
千秋宫。
太后娘娘语气里带着一点感慨:“真没想到,最后是几个孩子办成了这件大事。”
说着,将手中那份文书向外一推:“你们也来瞧瞧。”
坐在太后娘娘左手边的,是政事堂的首相唐红唐首文。
在她之下,坐的却是个生得婉丽的年轻娘子,穿的是五品服色,正低垂着头,神色谦恭。
是如今代掌淮安侯府的董满。
而坐在太后娘娘右手边的,则是她当年摄政时除去唐红之外的另一驾马车,当代大儒卓宪之。
她后边也坐着一个小娘子,年纪明显要比董满小,神色却比她轻松随意许多。
那是卓宪之的长女卓如柏,如今还在弘文馆读书。
唐红率先接过那份文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也觉讶异:“真没想到,排在榜首的不是费、韦、薛、柳这样的名门,也不是丁、闻、屈、周这样的显宦,居然是看起来名不见经传的舒家……”
她将那份文书双手递给卓宪之。
后者笑着接过,虽还没有看,但却也知道她说的“舒家”是哪个“舒家”了。
“舒家只是没有人在神都任职,所以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罢了。”
卓宪之读书听事,过目不忘。
此时谈起,更是如数家珍:“细细追溯起来,舒家相公房的记述,还得追溯到本朝这一系天子还都于神都之前呢!”
董满听得有些讶异。
卓如柏同样讶异,所以她问了出来:“舒家相公房?”
“不错。”
卓宪之应了一声,细细地解释给她们听:“早在本朝这一系天子的始祖登基之前,舒家便已经出过宰相了,虽然那位相公后来获罪,被贬谪出京,但他的后人都以相公房出身而自称。”
“那位相公有个侄女,唤作世松。世松性严毅,有雅量,后来官至刑部尚书,她是舒家尚书房的先祖……”
卓宪之伸出一根手指,在文书汇总最前边的“舒家”二字上点了点:“五品及以上官员家族统计当中,夺得榜首的,就是舒家尚书房的后裔……”
唐红自然而然地接了下去:“舒伯瑶正在做徐州刺史。”
太后娘娘也有些感慨:“上次见她,也是将近十年前的事情了……”
卓宪之目光落到纸面上,从上往下,迅速扫了一遍。
舒家之后,竟然是同样看似名不见经传的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