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不要过来啊(第3/5页)

能当天子肯定有常人不可及之处,是上天让他得到天下成为皇帝,这是皇帝受命于天的凭证。

但是风水轮流转,开国之君有过人之处,之后的历代帝王有贤主肯定也有昏君,等到了那些骄奢淫逸人心尽失的皇帝时,诸侯背叛、残害良民、争抢地盘、废弃仁德教化滥用刑罚等各种事情就都会出现。

重点来了,诸侯背叛,他荀明光是背叛朝廷的诸侯;残害良民,他荀明光是罪魁祸首;争抢地盘,他荀明光逞强好胜贪心不足;废弃仁德教化滥用刑罚,他荀明光一言不合就抄家流放还需要强调吗?

他罪行累累,他漏洞百出,他就差把“我是靶子都来打我”写到脸上了,如果这时候没有人趁机发难,他会怀疑系统爹把任务难度从正常模式调整到了简单模式。

简单模式:三岁小孩儿无痛通关。

但是显然不可能。

典籍上说了,滥用刑罚会产生邪气,邪气聚积在下面,怨念恶意聚积在上面,上下不合就会阴阳错乱妖孽滋生,而这就是天谴的由来。

他,荀明光,召来天谴的大祸害。

虽然不知道逻辑在哪儿,但是典籍上就是这么些的,后人也是这么学的,天下人也都是这么理解的。

唉,他再也不是老天爷最爱的亲儿子了呜呜呜呜呜。

收。

荀小将军在心里哭诉老天爷喜新厌旧,同时感慨他这两年的演技越发精湛,情绪也收放自如,心里演成什么样儿都不影响面上一本正经。

虽然他已经不是老天最爱的亲儿子,但是他对世家豪族的反扑也不是毫无准备。

他在青州干了多少得罪人的事情他自己最清楚,奈何青州的世家大族和徐州的世家大族都没像他预料中的那样政令刚开始推行就造他的反,做好的准备也一直没派上用场。

他是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不假,人家不造反他也不能硬去镇压。

能趁这次大旱将藏在太平底下的隐患爆出来也好,一直没人闹事儿弄得他还怪不习惯的。

州牧府邸就在官署旁边,不一会儿传唤的人就到齐了。

吕布刚得知张燕已经离开临淄的消息,虽然不知道张燕为什么着急离开,但是走那么急肯定有原因,就算不问待会儿也能知道,所以他也不着急问这问那。

在门口碰到贾诩之后,吕大将军更加确信又大事要发生。

他都习惯了这老小子平时不回城,每次回来都有大动静。

众人依次落座,荀晔拉出挂着舆图的木架,“入夏后青州几乎没怎么下雨,境内河流或干涸或水位下降已有大旱之征兆。如果旱情继续发展,徐州那边就得暂时缓缓。”

入夏少雨不利于庄稼生长却有利于修复水渠,接下来不光要修复原有的老旧水渠还要重新规划引水源,尽可能让以后的百姓遇到旱灾也有办法引水灌溉。

后世防洪、灌溉、供水都需要大型水库,他现在还拿不准以现在的人力条件能不能靠水库来调解水旱,但是可以先记在小本本上。

他再研究研究,可以的话就调兵开干,不行就算。

收上来的夏粮比预想中的多了足足三成,在抗旱之余最该忧心的不是府库的粮食能撑多久,而是世家带头攻讦科举均田。

诸葛瑾眼下挂着大大的黑眼圈,年轻人心里藏不住事儿,昨天贾诩回城说起旱情的时候他就开始紧张。

旱情真像贾校尉说的那么严重的话地方郡县应该会有反馈,为什么他一点消息都没收到?

他大小算个世家子,没种过田也不怎么在意天气,地方郡县不上报异常他上哪儿知道有异常?

然后他就连夜把这两个月各郡县送过来的奏章公文过了一遍,看到最后连生气的力气都没有了。

早在月前官署就出现了提及天干少雨的公文,只是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所有提及到旱情的公文都被压在了最下面。

官署每天需要处理的公文很多,不是所有的公文都得州牧大人亲自过目,也不是所有的公文都会送到他这个长史跟前,顺序本就按照轻重缓急排好才送上来。

最上面的是要紧事务,最下面的他来不及看自会有其他官员处理。

一份两份可以当成意外,所有涉及旱情的公文都被压在下面显然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