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揶揄(第3/4页)

大家都很喜欢小哥俩,纷纷拿零嘴给他俩吃。

陆明光就主动把应酬都揽过去,不需要陆一应付。谁知道陆一居然很有礼貌地挨个问好,乖巧得不行。

林菀都惊了:这孩子莫不是受刺激了?

邱水英也觉得陆一的主意好,“我看瑞娥收拾一下住村里吧。医院要床位费,你住我家里。”

邱瑞娥大喜,“谢谢姐,谢谢林大夫。”

邱水英就让一个学生带他们去她家,安顿一下,让男人回家拿铺盖之类的。她则要留下和林菀再商量一下,她知道林菀还有话是没有跟当事人说的。

果然,等夫妻俩走后,林菀道:“邱大夫,你要多关注一下,一有风吹草动就赶紧准备。好在过了七个月,剖出来好好护理还是可以健康的。”

邱水英点点头,又跟林菀请教了一些此类的问题。她虽然去学了两年的妇产科,但是工农兵学院学的东西有限,而且学院参差不齐,也是一言难尽的。不过去学校有个好处,系统学习以后,给她打开了思路,让她学会了学习,也学会了怎么自学。回来以后她再好好地读林菀出的书,多跟林菀请教,水平就突飞猛进了。

现在她已经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助产士。

差不多了,她们就散会。

陆念书跑过来问:“三婶,你饿吧,我们还给你留了饭呢,你快家去吃,热乎着呢。”

林菀笑着说好,又看看那哥俩,“你俩,什么意思啊?”

陆明光:“娘,弟弟说要跟着你学医了。当一名会解剖的外科中医大夫。”

陆学医几个笑起来,“这是什么路数?”

六岁的小娃娃说他要当外科加中医大夫,嗯,这话别人说不可信,陆俊俊同学说得就很可信。

林菀回家去继续吃包子,忙活这半天她又饿了,临走前让陆学医看着点陆一,别让他乱跑。要是他对哪里好奇,只管领他看看介绍一下,但是x光机绝对不许去照。

陆学医让她只管去。

等林菀走了,陆一就踩着凳子,抱着胳膊仰着头,正儿八经地打量医院墙上的挂画。

这些挂画都是林菀设计让陆正霆帮忙去县里找人或印刷或绘制的,有人体解剖图、重要器官图、中医穴位图、经脉图以及针灸和穴位速查图,甚至还有几个常用的药方、常用草药速查表。

现在林菀总结的方法,已经被其他省、地区各大医院引进学习,她的书籍、文章也都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

陆一看了一圈,问陆学医:“姐,我娘很厉害吧。”

陆学医骄傲道:“当然,三婶是咱们国家最厉害的大夫之一。”

陆一跳下来,“我以为最厉害的都在首都。”

陆学医笑道:“如果三婶愿意,她也可以去首都的。多少人请她呢,是她自己不去。她说首都和省里大医院有的是好大夫,不缺她这么一个,但是咱们乡下缺大夫,她留在这里,大家伙儿就安心呢。俊俊,你娘是个可了不起的大夫呢。”

陆一点点头,“当然!”

陆明光让他在这里玩儿,他则去器械室看看。现在陆正霆是医疗器械研发组组长,他是副组长,其他的组员都是大夫兼任。

他们做了很多实事儿,帮林菀改进了柳叶刀、止血钳、缝合针等,学生都跟她学习,使用习惯自然和她一致。

他现在考虑帮林菀改进新型的止血钳,他想把这些器械与电结合起来。

林菀给他科普过很多世界上的医学以及医疗器械知识,尽管有些国内没有,她也为了开拓他的思维而讲给他听。反正他现在也不知道首都或者其他大医院有没有。

比如高倍显微镜、更高级的超声影像、X光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电子计算机的加入可以帮助医院进一步提升。

林菀给他讲的知识有些比目前流行的会高一些,又不会太高,免得听起来太离谱。

经过这几年的积累,国内的计算机技术也有了一定的进步,现在已经有了运算速度达每秒数百万次的小型计算机。不过这些都在科研院等单位,一般人是见不到的。而且操作不方便,使用也复杂,除非很专业人士,根本没用。

虽然林菀不让陆明光直接参观手术,可其实他都知道怎么回事。他觉得有时候人工止血太慢,如果能一步到位止血的话,就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