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3/3页)

簪花,既要簪满头,花色繁杂,又要有主次,不显俗气,十分考验人品赏的能耐。

王婆婆作为曾经的高门贵女,自是不必担忧。

她的眼光可是锦绣绮罗堆叠出来的。

后面又稍稍给元娘描眉,涂了点口脂,连粉都不必上,就尽够了。

她生得美,纵然不浓妆艳抹,也不会叫满头春色夺了光彩。

这便是貌美的好处了。

彻底折腾完以后,天光早已大亮。

元娘坐在铜镜前发怔,难以相信镜中殊色姣美的窈窕少女是自己。

王婆婆见了,哑然一笑,原本想像平日那样,用力点一点她的额头,又怕戳着娇嫩的花,硬生生停了手,轻轻抚着她的肩,“羞不羞,哪有人看自己看怔了的。好了,快快收拾,我看窦家的下人已经在套车了,我们家雇的轿夫估摸着也快到了,别叫人家等,说我们失了礼数。”

这回出去,各家里只有窦家自己有马车,所以另外几家都是自行雇车马。

但是在郊外搭棚子的事,则是窦家揽下。

他们家下人多些,搭起来不费事。

*

各家在巷子入口那会合。

徐承儿一看见元娘就惊呼,“这是哪来的美人?”

她虽是真心感叹,但二人太熟络了,不免夹杂些浮夸生趣的感觉。

而且,徐承儿也是盛装,她穿的是嫣红长褙子,裙裳也是相应的胭红,十分娇美。而且长褙子的对襟嵌了珍珠,她脸颊、额间都点了珍珠,是汴京时兴的妆容。

在探春的时候,各家小娘子都是使劲浑身解数妆扮自己的。

到了城外,四处嬉闹游玩的小娘子们可比春色美。

窦家和范家的人也来了。

虽然没有明说,但心照不宣,几个年轻郎君目光总是不自觉瞥向元娘。

旁人也就罢了,唯独是俞明德,他从来是目不斜视,但这回,倏然见到元娘,竟也呆愣在原地数息,直到边上的窦家长辈看不过去,咳嗽了一声,他才回过神,转头避开目光对视,就是脸侧早有红晕。

元娘自是感觉到了他的目光,只当是不知,也不看过去。

人齐了以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城去了。

街巷上到处都是轿子、马车,熙熙攘攘如一条长龙,全都是出城踏春的人,可谓热闹不已。

元娘和王婆婆坐在一个轿子里,她时不时掀开车帘往外瞧,平日里逛遍的汴京,好似又有了不同的景色,叫人禁不住一看再看。

王婆婆也没拦,横竖元娘现在也不是世家贵女,那么规矩做什么?

到了州城南往外,到处都是棚子,窦家人昨日去搭的时候已经晚了,所以还走了好长一段路。

正好在祥棋观附近,这里也有棚子,但是没有那么密集。

到了窦家搭的棚子时,众人下轿。

元娘自是立刻和徐承儿凑一块,两人看着附近的景色,徐承儿忽而指着一个亭子,好奇道:“那儿好多人,应是送人离汴京践行吧?”

元娘顺着瞧去,倒是看见了眼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