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前瞻性,你找谁都不如找林工(第3/3页)

好的宜机化方案,理论上是能受益几十年的。

就好像那些当地干部,认认真真做下一些实事,往后两三代人提起来,都是发自肺腑地感谢:“是个好乡长/好县长啊……”

而说起前瞻性。

都不约而同提起了林巧枝。

宋莆打听了一圈,还拜托老师也打听了,听到太多次这个名字了。

“红旗厂的林工,听过吧?”

“你肯定知道,你这找谁都不如找林工。”

“林工?那肯定不会错啊,感觉她简直都要成业内传奇了,我看内部资料,说真的,就一个感觉,牛,她那颗脑袋不知道怎么有那么多想法,你要前瞻性,找她准没错。”

宋莆真心实意地去请教,也是把这些建议认真地拿小本子记下来,还没见人,已经写了不知道多少遍林巧枝的名字了。

这才有了那日主动搭讪的场景。

他对机械化也是有一定了解的,毕竟从59年起,就明确提出“农业根本出路在机械化”,身处农业这一行,不可能完全不懂,于是在得到林巧枝口头同意之后,很快梳理出一版方案。

等方案交上去之后。

他傻眼了。

没有等来直接批复,反而等来外贸部的亲切问候,从效率提升、到小麦产量增幅,再到某块耕地的具体数据……

“我国19亿亩耕地中,倾斜6度以上的耕地,约有4亿多亩,尤其是一些高坡度的,原本都不太适宜耕种。如果按照东方龙这款拖拉机的性能针对性改造,预计可以再造多少亩良田?”

“按照丘陵地区适宜的水稻和小麦亩产,你能大致估算一下丘陵地区粮食增产幅度吗?”

“能问一下,这个……”

……

最后,胡开记提出:“宋同志,我们想要一份切实有力的数据,一张强有力的对外名片。”

对外打响名声,闯去世界战场,强有力的实绩显然是最能打动人的东西,也是最锋利的武器。

于是,宋莆看着和他同乘的胡部长一行人,又偏头看看据说是广交会上跟过来的几个外宾考察团……

真的恨不得想喊他老师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