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走到美日法三方前面了?(第2/3页)
如今这块蛋糕已经被吃了九成了,谁愿意把吃到嘴里的蛋糕吐出来?
“我对化学、化工的理解还是太浅了,在这套方案里能起到的作用怕是有限。”林巧枝稍顿,再开口道:“我还是抓住裂痕、温度、急冷油黏度这条线,试试能不能另辟蹊径,以点破面。”
林巧枝这意思就很直接了。
也算是半表态了:这样搞我不看好。
她讨厌丧失主权的感觉。
如果是必须要扛的责任那就算了,她来支援的话,就没必要去掺和了,没必要也被牵着走。
除了真的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其余人都听出来了,卢当山眼睛都瞪大了。
你还想单枪匹马自己搞?
几乎在心里吼了,这可是30万吨的大设备,所有化工工业里复杂程度和难度属于最顶尖一批的乙烯生产设备!
他们之所以没有吼出来,也是心里没法笃定,林巧枝真的不行。
尤其是心里清楚,自己肯定是不行的,不仅自己不行,这厂里有一个算一个,都不行,要不还搞现在这阵仗做什么?
他们相比世界先进水平,差得还是太多了,太多太多。
意识到这一点,情绪就不免有些低落了。
或许,卢当山潜意识里最深层的想法,也是带着几分这样的感觉,潜意识就觉得这问题只有美日法三方能解决,纯靠自己几乎不可能。
所以才会如此惊愕。
卢当山抬头看林巧枝,看到她一双锐亮坚定的眼睛,忽然脑子里就浮现了“向林巧枝同志学习”的宣讲。
向雷锋同志学习,是学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
向林巧枝同志学习呢?
就是眼前这种敢于向世界一流冲击,相信我们自己也可以的勇气和自信吗?
卢当山有点恍然,不知道林巧枝这种气势是哪里来的,难道少年天才,就可以堆积出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自信吗?
这不是强国才能滋养出的东西吗?就像是美方来的那些技术专家一样,不管技术好坏、年龄大小,身上都浑然天成一股这样居高临下的自信气势。
“还是要先找一个突破口。”林巧枝喝了一口水,换了换脑子,从眼前一片雾蒙蒙的俯瞰工作原理模式,切换到裂痕、急冷油温度黏度这一个小点上:“我们理一理逻辑。”
“裂痕是完全符合热应力失衡的开裂模式的,肯定是有东西导致了这一现象,从前觉得是操作问题导致急冷油黏度变化,现在否认了这一点……”
林巧枝经过这一轮五星和四星难度的检修,自己其实成长也很大,她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念——异常参数必有其载体,失效模式必留其痕迹。
“那是什么导致了急冷油黏度的波动呢?”林巧枝提出这个切入点。
“卢工,你有什么想法吗?”林巧枝也不管别人怎么想,继续推进,直接提了卢当山的名字。
卢当山感觉自己才恍了一下神,才一分钟不到吧?怎么话题突然就跳了,忙集中精神:“这……急冷油黏度的话,除了温度和急冷油本身的质量,比如裂解副产物聚合?烯烃和芳烃在高温下发生聚合反应。”
“举个例子。”林巧枝追问。
“丁二烯、苯乙烯就可以,不过要在超过200℃的高温下才有反应条件。”
“它们的产物呢?”
“大分子焦油。”
“黏度是变高?”
“对。”
林巧枝示意黄彩霞记录下来这一条,又从别的学徒中点了一个接着记录。
虽然是假的,但是一切都是要按照正常带教模式来的,否则岂不是容易被人察觉到不对?而且她们都很聪明,这些工作和工业相关知识,一教就会。
紧接着,按照她对机械工业的理解,又继续追问道:“管道密封有可能失效吗?急冷油接触空气、氧气、二氧化碳这些气体,会怎么样?”
“可能性极小吧……”卢当山有点不确定的说,尽管相信外国货的质量,但也不敢保证,不过说起反应他就得心应手了,“接触氧气的话,会引发分子交联,接触二氧化碳……”
林巧枝点头,顺着整条急冷油的路线,继续思考:“固体颗粒呢?比如炉管腐蚀产物,Fe2O3这种?催化剂粉尘?密封材料碎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