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章 红宇琼楼(61)三更(第2/3页)
他八百里加急先送消息给东宫,而后召见下属,商议此事该怎么办。
卢宝昌就道:“商户!整治几个大商户,能筹集一些来。”
甄应嘉摇头:“变卖产业需要时间,而今朝廷急需现银和随时能起运的粮食。”
总督于海靠在椅背上,“此事不能大动干戈,否则,必回惹下大乱子。”
卢宝昌问说:“难不成吃进去的,还得吐出来了。”
于海没言语:吃的人多了,不是谁都需得往出吐的。
甄应嘉有些明白了:在江南置地者,多是勋贵。
他们人在京城,可田亩皆在祖籍。譬如荣宁两府,修堤坝如何绕的开他们的庄子?修个水利,需得给他们银钱。他们拿了银钱,用庄子上的佃户修了就是了。每年从中都可获利一抿子。
而今嘛,事到临头,就得他们拿银钱出来。
于海便笑了:“王子腾若是不拿银钱出来,岂不更可乐?”
这事得急办,飞鸽传书送信出去。
贾家收到信在三天之后了,贾政看了一眼,便叫人给王夫人送去了:“告诉太太,将此事半了。”
王夫人拿到手里一瞧,足足三十万两!哪里还有这么些银钱?
她叫了王熙凤来,王熙凤靠在边上:“这是哪门子王法?给朝廷立了功了,做了朝廷的官,朝廷不说养着功臣、官员,倒是叫功臣官员反养着朝廷!这可当真是笑话了。”
王夫人转着佛珠,问说:“当如何?”
“做不过是老家那些庄子田亩,着人当了,拿了钱好给朝廷尽忠去!”
正说着呢,周瑞家进来了:“太太,二奶奶,史家来人了,求见老太太。”
王熙凤嗤的一笑:“瞧瞧!瞧瞧!史家那日子拿什么跟咱们比?咱们尚且艰难,史家只怕得扫了地缝凑这笔银钱。”
王夫人看她:“不要耍嘴,还不知你叔叔如何应承呢?”
“叔叔坐镇江南,没的管事之人还得掏这笔银子。”
“甄家的意思……”又是东宫的意思,谁能逃?
娘儿们正说话呢,薛姨妈过来了,一来便抹眼泪,跟姐姐和侄女说薛家的难处:“……竟是现拿一百万两,此事才作罢。”
王熙凤垂下眼睑,嘴角露出几分讥诮来:薛家并无那般大的脸面,百万也得拿呐。
这么一比,好似三十万两也不算什么了。
谁家都不敢耽搁,宁国府那边还有五十万两,而今一个个的乖乖的,星夜兼程的,将银钱给送去。
这银钱说凑也就凑起来了,壹仟多万两银子,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
四王将账目呈到御前:“……儿臣交差。”
皇上翻了翻账本:“金镇给你出的主意?”
四王沉默,没答这个话。
皇上便笑了:“你们倒是大胆,一个敢出这样的计谋,一个竟真敢去办。”从臣下库房里掏银子,还真就给薅下这么些来。
四王抬起头:“儿臣自知有罪,请闭门思过。”
皇上’嗯‘了一声,“去吧!舟车劳顿,朕派太医给你,去歇着吧。”
四王告退,慢慢的出去了。
皇上看着御案上厚厚的一摞子奏折,一半是弹劾老四的,一半是弹劾金镇的。他抬起手,将这些奏折全拂了下去,御书房里发出巨大的响声。
伺候的人尽皆跪下,无人敢发出声音。
东宫内,太子闭眼坐着:“为何要逼迫孤至此!为何要逼迫孤至此!”
书房内空无一人,只有他的喃喃之声。
良久,他睁开眼,起身去了正院。
太子妃大门紧闭,休养身体。除非有召见,否则绝不露面。
太监叫开了正院的门,太子妃正拿着剪刀剪菊花,虽不至于身康体健,但瞧着也是面色红润。
夫妻俩默默的对视,太子径直往内堂去,太子妃将剪刀放下,垂下眼睑,将剪刀放到托盘里,这才跟着往里面去了。
夫妻俩同在东宫,可一年之内见的面屈指可数,除非大宴席,否则绝不碰面。至于说的话……在外面面前演演戏,相互配合还是可以的,但私下里,一句话也未曾说过。
而今,夫妻相对而坐,竟是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太子不搭言,太子妃就能一言不发。
面对这样的太子妃,太子悠悠的叹了一声:“你并非一个合格的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