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要你有啥用!(第2/4页)

一个个用的很珍惜。

当然也羡慕坏了村里其他孩子,有几个家长被自家皮孩子磨得实在没办法,去商店买又没有卖的,只能自己买布照葫芦画瓢做一个,不说做出来的效果如何,好歹是个书包,总比没有强,孩子们依旧很高兴。

渐渐的,附近几个大队的孩子背自制双肩书包的多起来,做工参差不齐,各种各样的,隐隐的竟成了一种孩子之间的时尚。

眼下已经四月中了,气候温和起来,万物复苏,服装厂的新产品已经在京市各个百货商店售卖了十来天。

销售情况非常不错,甚至比双肩书包卖的还要火爆。

姜凤贤又被楼层主任调到箱包柜台帮忙,她已经习惯了。

反正她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来哪里搬。

今天的笔袋又卖掉了五百多个,顾客们争先恐后的,来了就都嚷嚷着要买笔袋,还有很多人一买就两三个。

说是家里孩子多,买一个回去怕干架。

笔袋没多少钱,最便宜的四毛八,贵点的一块多,家里条件允许就多买几个,反正孩子上学用的东西,买了也不会浪费。

今天书包也卖了近百个,比上个月的销售量明显有所减少,主要是该买的都买完了。

没买的那是不打算买的。

这眼看着要下班了还有人排队买笔袋,库存可不多了。

主任正联系厂家补货呢。

等送走最后一个顾客,姜凤贤掏出手绢抹了下脑门,这才四月中旬,她竟然忙出了一头汗。

买个笔袋跟打仗似的,都抢什么呀?服装厂那边正加班加点赶制呢,早晚能买到。

姜凤贤摇了摇头,锤了几下肩膀,她总算可以喘口气了。

这人上了年纪就特别容易累。

她下班回到家,曹永年已经要做好饭了,他现在清闲得很,每天到点准时下班,多一分钟都不会在运输队呆。

回家做饭洗衣服,家务活基本全包了,姜凤贤乐的自在。

这男人勤快起来,没她什么事儿了。

“老曹,你做的什么好吃的,我一上楼就闻到香味了。”

姜凤贤边问边凑到曹永年身边,掀开锅盖瞅了瞅。

“宋辉拿来两斤小杂鱼,我给酱焖上了,一会再炒个韭菜鸡蛋,就能吃饭了。”

曹永年以前厨艺一般,做的饭菜勉强入口,这段时间经常做,熟能生巧,厨艺明显见长。

小杂鱼炖的喷香,姜凤贤闻着就馋的不行。

不过她今天有些累,脸上尽显疲态,回屋换了衣服,就靠坐在沙发上,不停地捶着腿,站了一天,腿又酸又涨的。

见她这么累,曹永年便劝道:“要不晚上你别过去了,在家歇着吧,我一个人也能看好三个孩子。”

姜凤贤摇摇头,“不了,我还是去吧,小欣欣可粘我了,我不去又该找了。”

说着姜凤贤笑了,小欣欣最喜欢她这个姨奶奶了,除了妈妈,现在和姨奶奶最亲。

“那小丫头最会哄人,长大了也是个嘴甜的。”

曹永年也跟着乐,这小孩子是谁带着跟谁亲,他现在是体会到含饴弄孙的乐趣了。

广军家的三个孩子一个比一个聪明可爱,他一天看不着就想的慌。

吃完饭,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还未落尽,天色清清白白的,还亮着,叮嘱琳琳好好看家,姜凤贤和曹永年下了楼。

他们要去双梧胡同了。

还没出家属院,就瞧见了于兴民,在大门口那儿跟一帮人说笑。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嘻嘻哈哈的还挺热闹。

“老曹,你们两口子这是干啥去啊?”有人见了他们,立马打招呼。

“没事儿出去溜达溜达。”曹永年背着手,斜了于兴民一眼。

没和他吱声。

于兴民一脸不自在,他张着嘴,想要打招呼,见曹永年这么冷淡,没来得及说出口的话硬是被他给咽了回去。

然后扭过脸去了。

他已经知道了,于红霞在新苗幼儿园上班,并且从婆家搬出来,住在双梧胡同的事。

曹永年跟姜凤贤这段时间,每天吃完晚饭都要去双梧胡同,这事根本瞒不住,他们也没特意隐瞒,在家属院不算什么秘密。

知道的人多了了,自然就传到了于兴民还有于家人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