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开店准备(第4/5页)

瑶光收拾好心情,好声好气地谢过老板和师傅们,还很说了几句好话。谁知道这个世界第一台“烤箱”投入使用之后会怎么样呢,可不能得罪了技术人员,维修全靠他们了!万一坏了没人修这二十两银子不就打水漂了?

至于请什么更高级的能工巧匠,根本不可能的事。

瑶光听了师傅的解释之后也想明白了,制作烤箱的难点之一是铁框架,这边用的是锻打技术,然后土法焊接,因此不能更大,如果要再大的,焊接点太多就不能保证坚固性。

要想很坚固,以这个时代的技术,就只能直接浇筑成型了。

但大周对于铁器的管理制度是非常严格的。

想要买锄头、镰刀、犁头、菜锅、菜刀之类的铁器,有两个途径。一是到炊具行,二是铁匠铺子。

每个市镇都有一家卖炊具的店铺,专卖铁锅、铁壶、炭盆、菜刀等物,这些东西只有几个尺寸可选,并且全都长得差不多,因为它们全是从大周官府开的制铁行批发的,炊具行只是将粗制的铁锅等物再打磨加工而已。

大周官府制铁行几乎垄断了金属加工业,就连铁农具和日用品全都使用铸铁倒模制作。当然,人家还制作兵器等物。

这主意是大周开国大帝搞出来的。

据说大帝在天下归一后将敌方将领的宝剑投入了大周第一制铁行熔炉,开炉浇筑的第一批产品就是菜锅。

大帝对此举很是得意,认为他这个化干戈为铁锅的做法比什么“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浪漫得多了,还命大臣们做了不少御制诗来歌咏。

炊具行批发的铁锅铁铲菜刀都是粗糙的,得打磨之后才能使用。若是锅子菜刀年经日久破损了,也可以拿到炊具行或是铁匠铺子来修补。

铁匠铺子是另一个能获得铁器的地方。不过,铁匠铺子也依然只能使用锻造法,就是拿一块生铁胚加热,烧到通红时利用金属的延展性反覆捶打。想也知道在铁匠铺买的锅、铲比炊具行批发的铁器贵得多,算是定制品了。

出了锅铲这些日用品,铁匠铺还卖富贵人家用的熏笼、炭盆、精致的小手炉等物,这些东西则多是用铜或铜合金做的。

铜器做武器是干不过铁器的,开国大帝很放心。因此大周的铁匠铺子里其实做铜器的更多。

至于瑶光想要的那种一人高的大烤箱,全大周大约只有官府的制铁行能做了。其实就算能做出来,她也不知道能不能真地一次能烤几百个面包——这地方可没有电或者燃气。

炊具店隔壁是一间竹器店。店门外靠着墙摆着许多竹篾,几个工匠就坐在店前门的前廊下编制竹器。

瑶光和薛娘子在这儿定了些竹篾编的小巧盒子和多层提篮。盒子和篮子上还用细竹篾编了金鱼花草的各色花样,取“金玉满堂”之意。

见到京城知名点心店也用油纸麻绳加红纸来包装点心后,瑶光花了些时间设计她们的包装盒。老郡主闲来无事,便叫上宋李两人和张师姐,大家一起参与讨论。

瑶光最先想到的是用纸盒,但这主意被老郡主立刻否决了,因为她认为纸盒被油浸透之后很难看。

瑶光一想也对,这个时代还没有蜡光纸,点心店里用的大多是稻草做的纸,俗称麻纸,颜色接近棕色,就算浸了油,也看不大出来,但要是细白纸盒浸了油,就明显得多,白纸立刻变成了灰纸,哪里浸的油多颜色就更深些。

京城几家比较高级的点心店倒是也有用白纸的,不过是先用了一层白纸包住点心,之后再裹上麻纸。

其次是这时的印染技术不行,就算纸盒上有什么印花,被油浸了之后也难以保持美观了,还容易脱色。所以点心店都是把招牌店名印在红纸上,最后盖在包好点心的麻纸外面。

否决了纸盒之后,瑶光又想到的是铝盒。

她小时候还收集了不少铝制、铁制的饼干桶饼干盒,盒子上都有可爱的彩色喷绘。她用来装她收到的贺卡、漂亮的包装纸和糖纸、压干的野花还有小男生写给她的情书等等。

但这个成本实在太高。于是她提出用木盒子,里面垫上刨成细丝的纸屑,盒子上可以印花、刷漆、镂空等等。

用竹盒竹篮的主意还是薛娘子提出来的,“我到东南游玩时,曾见他们送嫁时都是提着大灯笼那么大的竹篮竹笼,里面装的是喜饼,竹篮上用红漆写着喜字。我们何不也用竹器呢?又风雅,又比木盒子便宜。况且镇上就有竹器铺子,梨溪山上山下到处都是竹林,会编竹器的人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