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2/5页)

苏清妤朝着她冷笑一声,随后扭头看向萧嫣然。萧嫣然此时还是睡眼惺忪的状态,听到沈姚华的话,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又被苏清妤转移了注意力:“郡主,先喝碗醒酒汤吧。”

苏清妤起身,拽着她的手又进了屋。端起桌上的醒酒汤,递给她,等她喝完了。“郡主,你可记得昨夜发生了何事?”苏清妤面带微笑,试探性地问。

萧嫣然想了想,只觉得头疼得很,就不愿意再想了,“不记得了。”

苏清妤提着的心顿时落下去,要被这郡主知道她与傅清玄的事,不知道又要弄出什么事情来。

以后与这位郡主在一起还是小心为好,苏清妤战战兢兢地想。

苏清妤用了早膳后,就回了陆府。一进院子,就看到阿瑾蹲在庭院的梧桐树下抹眼泪。

看到二人回来,阿瑾慌慌忙忙地擦干眼泪,跑回了厨房。

苏清妤见状觉得奇怪,等回到屋子里,立刻让元冬去将阿瑾叫过来。

到了苏清妤面前,阿瑾将头埋得低低的,但鼻子微红,脸颊还有泪痕,暴露了她哭过的事实。

“阿瑾,发生了什么事?”

阿瑾抬眸看了眼苏清妤,见她面色严肃,知瞒不下去,只能老实回答。

原来今日一早上她就被叫到了陆老太太的院子里,陆老太太逼迫她说出苏清妤的行踪,阿瑾如实回答,陆老太太不信,非逼她说出苏清妤的姘头是谁,阿瑾说没有,陆老太太一气之下叫张嬷嬷拿家法板重重地打了她好几板,又威胁她不许将此事告诉给苏清妤,否则以后打得更重。

苏清妤心情本就不好,听阿瑾说完前因后果之后,脸色逐渐变得阴沉,心情更加烦躁。

想到陆老太太先前一不顺心就折腾她的事,苏清妤便来了气,她既然不愿意进水不犯河水,那就都别好过了。

苏清妤一番思索后,带着元冬来到了陆老太太的院子里。

陆老太太知来者不善,便谎称身体不适,让张嬷嬷将她拦在了院门口。苏清妤暗暗冷笑,告诉张嬷嬷陆文旻有家书送到。

张嬷嬷只能回屋将此事禀报给陆老太太知晓。片刻之后,如苏清妤所料,张嬷嬷走出来客客气气地将她请到了厅堂,又叫人给她端茶递水,随后回到内室将陆老太太搀扶出来。

陆老太太看到苏清妤,就不禁想到上次的事,心怀不安地坐下,“你说我儿寄了家信回来?信在何处?”她着急地问。

苏清妤悠然地放下茶,“母亲,您先别着急,夫君的信儿媳已经看过了,他在信中说,他在扬州一切都好,叫您不必挂心。”

陆老太太半信不信,“既然有信,为何不先拿给我看?你这么做有点媳妇的样?”

陆老太太虽在抱怨,但语气也不敢太重。

苏清妤微笑道:“那信是驿使直接送过来的,说是给儿媳的,儿媳也没想那么多就打开看了,母亲,真是对不住了。”

陆老太太看着她阴阳怪气的模样,一口气憋在心头,堵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苏清妤不等她说话又问:“母亲,你就不好奇夫君在信中还说了什么?”

陆老太太对她再有不满,也只能忍着气问:“我儿在信中还说了什么?”

苏清妤伸出一根纤指,“夫君要我寄一万两银子给他。”

陆老太太震惊:“他要那么多银子做甚?”

苏清妤叹了口气,“母亲,您是不知晓,外地那些官员仗着山高皇帝远,个个都贪得肆无忌惮,且不将京官放在眼里。夫君在信中说,他得罪了扬州的一名大官,急需要银子打点,否则那大官就要递折子弹劾他,将他贬到那蛮瘴之乡,叫他再不得回京。夫君还说,那大官在京中有大靠山,叫我们千万不要与那大官作对,否则整个陆家都会被报复。”

陆老太太听得胆战心惊,但又有些怀疑苏清妤在骗她,“你现在把信给我看一眼。”

苏清妤淡定地道:“母亲,我已经把信给烧了。”

“什么?!”陆老太太震怒。

苏清妤解释,“因为夫君在信中说了那位靠山的名字,事关重大,夫君让我看完之后便把信给烧了,免得落入旁人手中,我只是遵从夫君的吩咐罢了,母亲不必如此动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