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孪生兄弟(第4/6页)
赵志宏对数据进行了简单分析:“我们的太阳,在一条椭圆形轨道上绕着银河系中心旋转,与其说是椭圆,倒不如说是纯圆,因为偏心率非常小,
在这样一条形状规则的轨道上,太阳却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不规则的运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没有同学思考过这个问题?”
赵志宏把几个关键数据标注成了红色,用满是期待的眼神,看着台下的几十人。
所有人都默不作声,一起等待着他的答案。
赵志宏铿锵有力的讲解道:“因为太阳,还有一个孪生兄弟!”
台下爆发出一阵笑声。
李伴峰想起这人是谁了。
笑声没有影响赵教授的热情,他继续讲解道:“这个说法在大家看来可能有些离奇,但这位孪生兄弟确实存在,这一切,都要从太阳出生那天说起。”
在地铁上,李伴峰看过类似的文章,当时他先看了短跑名将乔悦生,又看了著名歌手楚子凯,第三篇看到的就是太阳的孪生兄弟。
因为三篇文章,都是从出生那天说起,导致李伴峰没有认真看完,他真没想到,那片文章的源头,居然出自一位大学教授。
赵教授还在讲解:“众所周知,我们的太阳诞生于四十六亿年前,当时我们的太阳,还是一片相对松散的星云,
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太阳星云开始缓慢坍缩,物质向中心聚集,中心区域的温度和压力不断升高,
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氢原子核发生核聚变反应,核聚变反应向外辐射能量,与向内的引力形成平衡,太阳就此形成了,
可大家有没有想过,形成太阳的星云如此广大,这片星云的密度是均匀的么?有的人可能要说,当时就是这么巧合,形成我们这颗恒星的星云,分布的就是那么均匀!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类似的巧合确实会发生,但几率低得可怜,太阳星云没有想象中那么均匀,在坍缩过程中,他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几个团块,
这些团块通过碰撞合并,形成了两个较大的原始恒星,一个是我们的太阳,另一个是太阳的孪生兄弟,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这两个孪生兄弟真的一模一样么?
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和模拟实验,我发现这对兄弟有不小的差别,我们太阳略小一些,状态也十分稳定,
而它的孪生兄弟个头大了不少,状态并不稳定,在距今四十二亿年前,也就是这对兄弟诞生后的四亿年,太阳的孪生兄弟发生了一次爆炸,
注意,这不是我们理解的超新星爆发,伴星的质量没有达到超新星爆发的条件,就像一个气球,他没有直接爆炸,而是漏气了。”
台下又传来一阵笑声,这个比喻对于天文系的学生而言有些滑稽。
“听到没,他开始说气球了。”
“气球漏气了,来自赵教授的保留节目。”
“我真怀疑他是不是学天文的。”
“昨天不还有人说么?他好像业余时间去过公园卖气球。”
赵教授继续认真的讲解:“在漏气的过程中,伴星损失了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形成了强大冲击波,
在冲击波的作用下,伴星与太阳迅速远离,直至双方相距3.1光年,才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双星系统。”
“3.1光年?”一名学生终于忍不住提问了,“教授,你的意思是这颗伴星比比邻星还要近?”
“是的!”赵教授回答的很有底气。
“我们能够观测到比邻星,却为什么看不到这颗伴星?”
“正如我刚才所说,伴星在爆炸的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导致这颗伴星处在了某种不稳定状态,这导致我们无法用现有的科学技术观测到这颗伴星。”
另一名学生问道:“为什么观测不到?难道是因为这颗伴星炸成黑洞了么?”
这不是在提问,这明显是在找茬。
赵教授解释道:“我刚才已经说了,这次的爆炸过程,不是我们理解的超新星爆发,更加不具备形成黑洞的条件。”
“既然伴星无法观测,你又从何得知那场所谓的伴星爆炸,这其中的依据是什么?”
赵志宏确实是在做研究,他没有胡编乱造,他列举了很多例证,还特别强调了伴星爆炸过程造成的影响:“这次爆炸夺走了水星的地壳,摧毁了金星的生态环境,还有一部分行星脱离了太阳的控制,被伴星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