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庙会(第5/6页)
“那就这么说定,我找相好的去了!”货郎推车要走。
李伴峰怒道:“你让我去海吃岭,你自己找相好的快活去了?”
货郎回头道:“我找相好的办正事,哪是你想的那么龌龊!”
……
李伴峰走新地去了海吃岭,这和坐火车的路线不一样,从火车走,先到的是头道岭,走新地,先到的是三道岭。
李伴峰对三道岭非常熟悉,当初来海吃岭救灾的时候,他最先来的就是三道岭。
海吃岭的格局没变,头道岭是城市,二道岭是三座镇子,三道岭是大大小小几十个村落。
而今这些村子非常忙碌,马上要到新年了,各家各户都在准备年货,同时还要准备供品,拜祭七老爷。
自从李伴峰治住了虫灾,海吃岭拜七老爷的习俗就保留了下来,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拜法。
头道岭就上柱香,祷祝几句,是个心意。
二道岭就大不一样了,要有正经牌位,有正经供品,还得有严格的拜祭流程。
到了三道岭,有专门的七老爷庙,祭拜的规矩可就多了。
腊月二十七,要来庙里上香,搭戏台子,请戏班子,在庙门前唱七出大戏,这叫给七老爷助威。
大年初七,要再来庙里上香,请各路艺人过来,说书、唱曲儿、打把式、耍杂技、变戏法,从早上热闹到晚上,这叫迎七老爷凯旋!
所有的七老爷庙里,规模最大的在烙饼村,从腊月二十七到正月初七,烙饼村庙会不断,天天车水马龙,比城里还要热闹。
李伴峰站在庙里,仔细看了看七老爷的神像。
神像穿着一身西装,戴着一顶礼帽,帽檐很低,几乎看不见脸。
这模样,李伴峰看着有些眼生,他好久不穿西装了。
一个壮汉经过李伴峰身边,看了一眼道:“干啥么?你哪来的?不上香也不行礼,你在这看啥么?那么没规矩!”
李伴峰转脸一看,这人认识。
牛福志,有福气,有志气。
李伴峰在烙饼村治虫灾的时候,曾经住在牛福志家里,等治好了虫灾之后,牛福志第一个站出来给李七修庙。
等李七去了贱人岗,还救下了牛福志的侄子,牛光大。
而今牛福志居然没认出李伴峰,一方面是因为李伴峰装束变化太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宅修有被人忽视的天赋。
李伴峰耸耸眉毛走了。
牛福志哼一声道:“说你两句还不乐意了,一看就是外乡来的,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么?对七老爷不知道恭敬,还敢进这庙里!”
李伴峰在烙饼村闲逛片刻,看到了正在挑选种子的牛敬川,牛敬川是耕修,当初烙饼村能在虫灾里扛过来,牛敬川立了大功。
他在选种子,每年必须要精挑细选一碗好种子,给七老爷上供,这是烙饼村的规矩。
李伴峰蹲在牛敬川身边,问道:“附近有租老车的么?”
“有!往村口那边就是。”
李伴峰道了谢,走了。
牛敬川挑了几粒种子,猛然起身,四下寻觅刚才那人的身影。
那人是谁呀?
听着声音好像有点耳熟。
……
李伴峰走到了村口,看到了所谓租老车的。
老车是厢车,有马拉的,也有牛拉的,能装人,能装货,人在车厢里还能睡觉,是出远门的交通工具。
从三道岭往头道岭走,很多人都雇这种车,选车的时候,一般要挑年纪大一点的老车夫,他们知道要避开什么样的路,躲开什么样的人,因此这种厢车也被称之为老车。
李伴峰村口走了一圈,有三辆等活的老车,李伴峰扫了一眼,没找最老的,也没找最强壮的,他找了一个最有德的,上前问了一句:“老潘,出来做生意了?”
潘德海四下看了看,他没想到李伴峰直接把“老潘”给叫出来了。
“客爷,您去哪?”潘德海还想继续装车夫。
“先在周围转转。”李伴峰上了车,潘德海赶着车,走了没多远,潘德海留下一个假身在外边赶车,他自己进了车厢里。
“李七兄弟,不是我说你,这次的事情要格外谨慎,要走漏风声可就不得了了。”
“货郎让我找你拿车,就拿这辆车么?”李伴峰虽然见过不少高超的工法,但他觉得这辆车不可能装得下一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