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2/3页)

林静照轻唔了声,骤然被堵住,一大截手臂沐浴在日光中,蹙着秀眉。

朱缙此番有意拿捏着温柔,春日沉醉的融雪气息,意味隽永,未曾横冲直撞,相反照顾她的感受多些,绵绵耐心不绝如缕,展现了比平时更高超的技巧。

林静照被禁锢在他怀里,无处可躲,唯有承受,奇怪的感觉控制着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半晌,湿了。

迷蒙恍惚之处,她双手本能攀上了他清瘦劲健的颈,丧失了自我意志。

朱缙一颗颗吻掉她的泪珠,宛若风信子飘渺散淡的花香遗落在春风中,将她打横抱起,大步往榻上走去。

衣衫尽毁。

既然要滋补气血,便滋补到底。

……

妖妃案,三法司大员入狱,人人自危。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原本都在内阁的统领之下,三法司既入狱,连带着内阁首府徐青山也被怀疑。

这是一个君主意志超越一切的时代。

徐青山为自证清白,冒着冬寒到显清宫门口去跪求请愿,声声控诉妖妃林静照确有欺君叛国的嫌疑,求圣上冷静三思,千万别被妖妃美色蒙蔽了双眼。

徐青山双膝跪在冬日坚硬霜寒的水磨青砖上生疼,等了许久,才等来司礼监太监张全传来圣上批答:“皇贵妃朕所爱,宜无此心。罪在朕躬。”

“宜无此心”四字像刀子一样深深扎进徐青山的胸口,圣上主观臆测林静照“宜无此心”,林静照便真没有叛国心吗?

天大地大,理大法大,比不过圣上的一念之差。

证据确凿,供词完备,妖妃却还逃过了铡刀。

圣上这是念旧情了。

圣上是无情之人,也是经常念旧情之人,当初对江党便是如此。

江浔专擅朝政多年,兢兢业业允恭允诚,如随叫随到的谦卑老狗。

江家倒后,圣上到底留下了江浔一条性命,未亲下旨斩之,任他沿街乞讨自生自灭。

这场无形的权斗中,徐青山一开始稳操胜券,不知不觉落了下风。

他以为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有颠倒乾坤之功,没想到皇权就是皇权,皇位就是皇位,臣子渺小的力量根本没法和操控日月的皇权掰手腕的。

更何况湘王世子不是一个普通皇帝,是一个极擅内斗与攻讦的皇帝。

徐青山欲领着内阁垂死反驳圣上,拽下妖妃,做最后的挣扎。

陛下毫不留情给予反击,给出的旨意震惊了整个朝廷,“欲退居道观专祈长生”——乃退位之意。

老臣闻此被吓得魂不附体,如丧考妣,纷纷哭天抹泪。这话岂是能随便说的,岂是能随便说的!

若是陛下禅位,他们到黄泉之下也无颜见列祖列宗。

他们不怕陛下打,不怕陛下罚,陛下这么说他们却真的怕了。

因为一个妃子,陛下怎能退位!

徐青山咬紧牙关,内心被气血冲撞得七上八下。

陛下将皇柄操得那么紧,费尽心机集中君权,逼死老臣,捣垮权臣,必定不会真的激流勇退。

皇帝之所以这么说,仅仅是戏弄群臣擅攻人心的又一个把戏。

“陛、陛下……”

徐青山发觉自己嗓音颤抖了,满朝文武哭泣缄默,无人敢接皇帝的话。

从徐青山的角度,陛下沉溺妖妃,对长生求仙之事走火入魔,退位正好,将阴差阳错得来的皇位还给太子朱泓。

但表面上的话并不一定代表真意,极有可能与真意相反。

陛下素来神秘莫测,阴晴难定,旨意喜用字谜的形式使臣子猜。

其中真假参半,凶机暗藏,明面说的“退位”分明是对臣子的一种考验,一场忠诚性的再度测试。

如果这时真有不知死活的臣子跳出来真让陛下退位,那便不是顺从圣意,而是大逆不道地想造反了,自己在生死簿上勾掉自己的姓名。

凭那位道君陛下诛戮干净利索的作风,他们吃的亏难道还不够多吗?

天下绝不会有当腻了的皇帝。

生死关头,群臣皆聪明,对于禅位之事极言不可,甚至拿出了逼君的架势,哭天抢地,嚎啕大哭,央求陛下为天下苍生留。

谁的哭嚎声越大,谁表现得越悲伤,谁就越忠于陛下,以后就越能得到陛下重用,加官进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