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惊涛骇浪(第3/4页)

记者区也有国内记者冲过来,疯狂的呵斥谩骂。

宁浩皱眉。

大部分人更多是震惊,外国人没见如此激烈反应。

看着贾樟柯等人激动的样子,宁浩突然释然的笑了笑。

沈三通又赢了,赢麻了!

达利特领班为了维护日耳蛮种姓的神圣性,比日耳蛮更为激进。

有些话,正常人不会有感觉,达利特领班会立刻歇斯底里。

宁浩没理会他们,自顾自坐下。

“耗子你这是要上天啊,颁奖礼先撤吧。”

李明心里还有疑惑,但是都这样了,只能先跑。

宁浩这是把柏林电影节的脸踩在了地上,以后恐怕会被国外电影节拉黑,甚至影响国内艺术导演。

但,也就是这样。

当下国内影视公司把电影拿到国外电影节参展,主要是为了国内票房服务,有拒绝金熊的名头,《无人区》热度肯定有了,甚至有些超。

李明已经在思考如何炒作这件事了,把拖延多年的《无人区》炒热。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得主,国内有。

拒奖的,宁浩却是第一个!

迪特·考斯里克不得不亲自控场,宁浩递还的奖杯金属表面似乎还留着体温的余热。

艺术总监一般不会走上台前,要给人评审团才是掌管一切的印象,才能维持电影节的逼格和公正、公开形象。

比如主竞赛单元大奖让评审团颁发,一般人不了解的人,会误以为是评审团决定一切,不知道奖项真正的运作逻辑。

哪怕出现问题,评审团和电影节也能切割。

迪特·考斯里克抢过麦克风的动作太急,啸叫声让前排观众集体皱眉。

然而他毫不在意,宁浩拒奖,在这样的场合,和外交场合拉泡大不遑多让。

他勉强定了定心神,丝毫不提台面下的交易,抢占道德高地:“柏林电影节向来尊重、始终尊重艺术自由……”

他的英语带着黏稠的柏林口音,额头在射灯下泛着油光。

德语也不用了,用英语。

德国观众不由皱眉,不少人根本不会英语,听不懂宁浩在说什么,只能通过互动,猜到一些内容。

宁浩是中国人用英语也就算了,你迪特·考斯里克用什么英语,你给谁解释,向谁负责?

柏林电影节不是德国的吗?

迪特·考斯里克满脑子如何平息这个事:“但我们也必须指出,艺术不应被政治叙事绑架。我们不得不遗憾指出,宁浩先生误解了评委的专业性,同时,我们也要道歉,程序出了错误。”

迪特·考斯里克见到《无人区》剧组在退场,渐渐地,冷静了下来。

金熊奖必须颁发出去。

决不能用柏林电影节给宁浩表演。

随着他现场指挥,大银幕突然切换,导播手忙脚乱重新播放电影节宣传片。

迪特·考斯里克紧急和评审团进行商议,说是商议,直接指定,给了罗马尼亚《孩子的姿势》这部电影。

没用十分钟,重新开奖,会场恢复秩序。

等到《孩子的姿势》剧组重新发表获奖感言,引发热烈鼓掌。

同获最佳导演银熊奖和金熊奖。

无上荣光!

平息完风波,迪特·考斯里克松了口气,在后台用德语骂了句巴伐利亚俚语,但他知道还没完。

颁奖典礼还未结束,柏林电影节官方声明出现在电影节官网:“……不认同将艺术讨论政治化的行为……”

公开声明中连续用了十七个“遗憾”,但是没提及具体事件。

不过推特热搜已经爆炸。

#金熊奖首次被拒#正在以每分钟两万条的速度攀升。

这一届柏林电影节颁奖典礼之后,氛围颇为诡异。

李明道:“咱们连夜走。”

宁浩摇头:“走了,准备的庆功宴不浪费了吗?”

徐光头惊了,宁浩你这么勇的吗?

宁浩看了看大家:“咱有做亏心事吗,跑了才显得亏心。我们不仅不跑,还应该邀请国内的记者和同行一块把庆功宴吃了。”

“史上第一个拒绝金熊奖。”

宁浩一开始也想跑,但是拒绝领奖之后,改了主意。

难不成还能把他们弄死?

《无人区》剧组准备的午夜庆功宴,变成了招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