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大道都磨灭了!(第2/4页)

海外利益是附属“战利品”。

先把自家的地种好,等到中国的旗帜冲天而起,作为软实力自然会获得追捧。

到那时,自有大儒站台念经!

三通娱乐硬憾好莱坞,双方摩擦。

结果似乎为了打消外面的疑虑,好莱坞进口片在今年正常放映,受害最大的不是三通娱乐,而是其他电影公司。

华谊股价暴跌。

三通娱乐只是小跌,华谊当场跪了。

大踏步让出市场,三通娱乐还有一战之力,其他国产电影公司,是真没有抵抗实力。

王中磊气道:“他沈三通胡说八道,我们来受罪!我们要和他划清界限,正好推进和好莱坞合作!”

“闭嘴!”王中军不要别人来打扰自己的思考。

王中磊立刻不说话了。

华谊一直的发展,就是重视人,圈内是大片模式+明星战略。

明星上,范冰冰跑了,李冰冰半捆绑,扶持受到时尚品牌青睐的姚晨,小生邓超填补没有笼络到黄晓明的空白。

电视剧就是挖头部的导演,电影就是冯小刚,制作上陈国富,然后具体业务上让王中磊盯着。

就是咬住大导演、大明星。

业外也是人,最早和太合集团,有着李嘉誠背景的TOM集团,还有因为圈子认识的马云,从这些获得投资,以及银行一些关系。

骑马、打球、开车、请客……是王中军的生活,是乐趣,也是工作。

所以,在沈三通炮轰好莱坞这件事上,王中军从一些圈层没有得到回应。

这本身何尝不是一种回答。

“我们做好自己的事,和好莱坞合作可以,但不能大张旗鼓。”王中军给弟弟下命令。

确实是个好的“国际化”合作机会。

这些年华谊没少跟在沈三通后面捞好处。

姚晨如此获得一些大牌青睐,也是因为《潜伏》上沈三通似乎对其有意见,获得了支持。

这次好处要跟着捞,但是依然不能冲的靠前。

王中磊很委屈。

华谊都上市了,财富自由了,还要受气!

“电影行业太依赖人,风险也大,我们要尽快调整业务,互联网方向、房地产方向,比电影好做很多,要在未来几年逐步转向。”

王中军心里也难受,下定了决心转变。

他本来就擅长做人的工作,互联网有很多关系,房地产也有,都比电影强。

光线传媒也在行动。

和华谊不同,华谊主业是电影,然后是影院投资以及艺人经纪,再往后数才是电视剧等等。

而光线传媒主业是电视栏目,广告,光线影业是后来发展的。

03年加盟光线传媒任职艺术总监的张昭,在06年创立了光线影业并任总裁。

也是他一手打造了光线的发行团队,做出了独特的矩阵模式吗,也就是在每个城市都有发行人员驻地。

光线对于电影的投资很小心,大部分都是以发行形式投资的,或者加磅投资。

王长田曾阐述过光线矩阵发行模式:“以往通过电影公司发行,别管多大的电影公司,发行公司都只有十来个人,他们跟院线打交道。你根本不知道影院怎么排片,什么时候播?十几年来一直是这样的。”

“我们就在全国70个票房最高的城市,每一个城市都安排发行人,每个影院都有。这个系统建立以后,他们发现我们这个系统可以提升30%的票房,但是仍然没有这么做,说我们劳民伤财,没有什么意义,多宣传就完了。”

“他们不明白我们在当地干什么,我们可以和当地媒体合作。别人去一个城市都人生地不熟的,我们的人都驻在那里。这个营销的系统,别人真的没办法相比。”

在电影上映后,依赖各个城市当地发行人协调当地影院和媒体的资源,相比于传统模式,矩阵模式效率颇高。

哪怕是烂片,也能有一定票房收益。

光线利用这种模式拉来了很多影片发行权,也搞出了一些保底票房。

后世发展出了包黄金场刷票房。

此刻,三通娱乐和好莱坞发生摩擦,王长田是“胸中块垒酒难浇”。

如今的影视公司,三通娱乐是老大毋庸置疑,华谊凭借过往优势牢牢把持老二。

博纳凭借着和三通娱乐的关系,发展的也很好,连后发的小马电影制作能力也比光线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