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魔改《恋爱33天》,非人哉!(第5/6页)

作为商业电影,要有商业的一面,同时也不能完全沦为外部意识的大喇叭,自知或不自知的为其服务。

也许当下没那么严重,但必须时刻警觉。

沈三通不照顾巨婴,扎了两根刺。

让被社会主义保护的巨婴,重新审视自己的爱情观,和对待她们男友的态度。

撒娇可以,但别把撒娇当个性。

不讲理可以,但是记住自己是在不讲理。

正常女性,可以看懂在剧情和台词之间隐藏的黄小仙,对她自己性格的反省,也能够理解黄小仙会有一个稍微伤感的结局。

10年,没到后世的魔怔程度,和不魔改男性也无所谓一样,魔改了女性也不会太在意。

至于很少一部分,人数很少声量很大的群体,不用过于在意。

单纯从电影盈利来说,沈三通也需要淡化里面的女频气息。

这部戏最大卖点是他挂了监制名字,给了火车头厂牌,扩大观影群体。

女频味道太浓,反而不利于票房。

沈三通希望《失恋33天》,是都市时尚类型电影,是“小鸡”类型电影,爱情喜剧电影,但绝不是外面的“狗哨”。

当然,沈三通也不会让人从电影里学到什么。

那不该去看电影,而是该去上课。

他只是觉得,电影是大众的,可以有不同类型的百花齐放,但不应该是尖锐对立的封闭圈子。

另外。

电影是用来看、用来听的,也是电影的生命力所在。

在小屏幕上,和在电影院区别大了去了。

如果变成了“狗哨”电影,电影不需要存在,影院也不需要存在,放在手机上一样看。

类似《好东西》的电影,只是榨取电影行业的生命力。

这些玩意是鱼塘主养的鱼。

沉浸在这种特定词汇和黑话构成的语言游戏里,是愚蠢的。

没有从某种创伤性的事件中获得解放的人,也是无法支撑自己生命内核的。

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唯心,往往是极端唯心主义。

而在人世间,极端唯心是有专攻的。

对于男性的极端唯心,专攻是机器,因为机器更唯心,表现就是“进厂”。

机器不会说话,绝对唯心,比极端唯心还要唯心,机器沉默但振聋发聩。

也可能是坐牢。

对于女生的专攻,则是“时间”。

二十岁的感受,和三十岁是不同的。

三十岁,和四十岁也是不同的。

时间也不会说话,也是绝对唯心。

沈三通如今是影视资本里最强的一支,他也可以做鱼塘主,用标签筛选,但是他知道最终后果。

大部分人遵从生命本能。

这种玩法,断子绝孙,只会把电影玩死。

电影会成为找认同的东西,而不是感受快乐,圈子越来越小。

这类“狗哨”电影,和一些拍不好的爱国任务电影,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都是为了意识形态服务。

不同的是,刻板爱国任务电影,可能是反串。

共情和表达做不好,没有观众去看,最多单位包场。

而外部意识任务电影,筛出来了一批人,愿意去看。

无论如何,“狗哨”电影,是一种脱离实际的虚无,无法感受到快乐。

沈三通边看电影边思考,考虑以后,观众只需要欣赏电影。

影院里,观众会心的笑声挺多。

听上去很有快感的台词,“情义千金,不如胸脯四两”金句频出,加强版冯小刚喜剧。

电影结束。

王小贱吐槽黄小仙的毛病,在略有伤感的开放式结局中落幕。

啪啪啪!

响起阵阵掌声。

灯光亮起,打在沈三通脸上。

如果不做魔改,甚至更进一步筛选养鱼那就会呈现荒谬的一面。

他这个不缺女人,甚至可以最大物化的影视圈大佬,用这类标签去割被俘虏的人。

演员主角也可以随意取用。

这本就是事实。

《好东西》出品方老板,都是男人。

鲍晶晶和王冉是大学情侣,大二就开始谈了,如今谈了四年,前世在相恋八年后结婚。

写出这类题材的鲍晶晶,自己不缺少爱。

女主白百何刚毕业,抓住了陈羽凡。

就和抢椅子游戏一样,聪明的早就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