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独断暑期档!(第3/4页)
再看一遍,感觉冯小刚的电影实在当得起“刻薄”二字,对世间存有恶意。
喜欢把美好的毁掉,可能是讽刺,也可能和他成长经历有关。
看完之后,沈三通想着让公司也立项一部地震题材,来点不一样的。
把想法写一下,发给郭帆,让他把项目策划书做出来。
七月一晃而过。
西红柿的《吞噬星空》开始连载,沈三通拿下了改编权。
他更想买下起点,不过目前在盛大手里,是现金奶牛。
他只能挖作者,条件就是版权开发,漫画、动漫、电视剧、电影、游戏一条龙。
关于《吞噬星空》的想法写一下,发给郭帆,让他做个项目策划书。
沈三通想着,又写了一个条子。
郭帆画画挺厉害的,漫画改编,也可以抓一下。
郭帆:“……”
他是人,不是驴!
月底。
章子怡的“诈捐门”爆发。
沙滩、泼墨、诈捐,全部集齐了。
沈三通觉得时机正好,这个时候的章子怡没有退路。
筹备有段时间的《孟小冬》可以开机。
8月4日。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首映。
相比原版很多地方魔改。
佛像倒塌不是杀死武则天的手段,而只是一个引子,用来动摇武则天的合法性。
作为女帝,武则天必须比一般皇帝更加强硬,合法性是她的硬伤。
电影里,围绕着佛像倒塌,以探案为绳子,把朝堂到民间,朝廷和地方的斗争,展现出来。
在港岛导演里,甚至放眼国内导演,徐老怪已经算不错。
当然,林超贤这样的港岛导演更不错。
起码比港岛大部分几十年如一日,嚼黑帮、警匪残羹冷炙的导演们强。
也比大陆那群几十年如一日不说人话,还自以为是只会搞伤痕文学、阴间叙事的导演们强。
只是时代和地域成了他们艺术创作的天花板。
徐克也被个人的成长土壤、人生经历限制住了。
“宏大叙事”总是被公知文人鄙视,实际上电影这种巨幕艺术,天生就适合宏大叙事,天生就适合讲讲宇宙众生。
然而徐克毕竟是港岛人,一生所见只是江湖恩仇、武功法术、权谋野心、侠义精神、神神怪怪、男欢女爱、密室政治之类的,搞不了宏大叙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眼里的“天下”,大陆人眼中,可能就是大猫小猫三两只。
因为格局,徐克的题材局限于了仙侠、玄幻、鬼怪、猎奇……
徐克的立意不算很低,但他那代人,真的没有想过,不敢想,也想不出来,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会有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055、歼20,也没有想过中国独立造空间站,登月、探索宇宙……
如金庸对政治的理解一样。
金庸在《后记》里写道,张无忌这个角色,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总是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他自认为摇摆不定的张无忌,是他笔下主角格局最大的,把朋友搞的最多的,也是搞政治最成功的。
《通天帝国》项目上。
沈三通重点关注剧本,其他不太管。
徐克不擅长宏大叙事就交给擅长的来。
宏大叙事说来简单,后世,普通网友就能来。
但在文艺圈很难很难。
不只是徐克做不到,也不只是港岛导演做不到,大陆做到的也没几个。
国内导演普遍买办思路,有钱烧,有人指路,有人配合,就万事大吉。
只有郭帆主要缺钱,思想认知里有“勒紧裤腰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新一代导演,才有这样的精神。
电影放映结束。
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从观众反响就能看出,这部戏大大超出观众预期。
徐克导演感叹道:“这部戏用了好多年,早在07年沈导就有想法,现在上映,这部戏是我以前没想过的制作方式。”
一部戏做个三四年,后期做个两年?
放在港岛,简直是痴线!
观众提问环节:“电影里的武则天是不是残暴了些?”
沈三通谈了谈自己想法:“《通天帝国》武则天形象不是传统的形象,而是贴合历史,从历史来说,武则天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