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法语(第3/5页)
“给柱子。”褚辰扶着她的腰,将人往怀里带了带,解释道,“他跟着王晨海出车去云南,去时装了磷矿,回来多半是空车。王晨海是老司机,每趟哪能不从云南捎带些什么回来卖。”
“钱给柱子,算是入股。就算不嫌什么钱,日后家里吃个新鲜果子、火腿什么的,也方便。”
“一千够吗?”
“够了,他是新人,不能带太多跟王晨海他们抢生意。”
邱秋当场数了一千给他。
褚辰拿个信封装好,放进公文包里,准备改天给柱子汇去。
一夜无话。
翌日快九点时,小卫来了。
褚辰在家待客,邱秋穿上大衣,戴上贝雷帽,拎着老太太给她找的小坤包,小卫背上医药箱,两人开车去了广济医院。
沪上绿植很少,邱秋没想到广济会有那么大一块草坪,那么大一个花园,还有一棵棵高大的香樟树,虽说冬日,草坪有些枯黄,花园里只有茶花、蟹爪兰、蓝雪花、腊梅在开,却还是让人心喜不已。
邱秋怕个人抓药,抓不全,带了介绍信和入职通知单过来,没想到,她要的药材多为香料,直接引来了药房主管,对方接过她的介绍信和入职通知单,便笑了:“等你几天了,可算是来了,赶紧去人事部办理入职手续吧。办好后,去一趟院长办公室,王院长找你。”
邱秋一听“王院长”,便怔愣了下:“请问咱们王院长跟贵州人民医院的王学名院长是什么关系啊?”
“那位是咱们王院长的堂哥。”
堂、堂哥?!
咋有一种……自投罗网的感觉呢。
怪不得王学名一个省医院的院长,比市医院那位还要好说话,只一张对口疮的方子,便将入职通知单给她了,还一再强调,工资高、待遇好,事儿少,让她放心地来。
怕是没那张对口疮的方子,知道她来沪上,这张入职通知单也会送到她手上吧!
邱秋没去办入职手续,而是问了院长办公室在哪,抬脚走了过去。
行政楼,二楼,扫了眼门头上的牌子,邱秋抬手敲了敲门。
“请进。”一道清越的女声传来。
邱秋迟疑了下,推开门。
办公桌后,坐着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士,齐耳短发,细眉,凤眼,皮肤细腻白皙,唇上涂了口红,大红色,一身白大褂,领口袖口露出一截黑,里面穿的是黑色高领紧身毛衣。
右手执笔,似在批示什么文件。
“你好,我是贵州来的赤脚医生邱秋……”
女人放下笔,看着邱秋一下子笑了,眉眼舒展,随之起身,推开椅子,绕过办公桌,走了出来,伸手笑道:“你好,邱秋,我是广济的院长,王梦凡。”
邱秋取下手套,与之相握了下,笑道:“很意外,我没想到,广济的院长是我们贵州人民医院王学名院长的堂妹。”
“哈哈……那说明我堂哥的保密工作做的很成功嘛。坐,”王梦凡一指旁边的小沙发,弯腰看向小几上的杯盘:“喝点什么?白开水行吗?办公室没放红糖,茶、我也懒得泡了。听我堂哥说,你很会泡茶,也会炒茶、品茶,我这半吊子,就不在你面前出丑了。”
“不用麻烦,我不渴,我今天过来,是想配一副香方。”
王梦凡见邱秋不是瞎客气,放下刚提起的暖瓶,直身道:“我能看看都需要哪些药材吗?”
方子都在脑子里呢,邱秋张嘴便道:“石菖蒲10克、夜交藤20克、玫瑰花10克……”
王梦凡听完,略一沉吟:“石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夜交藤:养心安神,通络祛风……组合起来,便是安神定志,解郁通络。我说的可对?”
邱秋点头:“王院长学过中医。”
“前几年,跟院里的几位中医大拿,上过一段时间课。可惜……只学了个皮毛。邱医生,”王梦凡在邱秋对面坐下,正色道,“听我哥的意思,你自小跟着你阿奶学习苗医,对疾病的诊断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医治方法亦是多种多样,一手针灸更是使得出神入化,怎么想着在药房就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