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泥菩萨过河(第4/9页)
厂里出了小偷!
吴书记昏迷进医院了,据说身体败了,再好不起来了!
接踵而来的两件事,几乎让本就风雨飘摇的针织总厂,气氛一下跌入了最低谷。
尤其是吴书记的倒下,几乎是为针织总厂如今本就困窘的情况再一次雪上加霜——
没有大领导在厂里主持大局,厂里一下子群龙无首了!
一时间谣言四起,说什么的都有。
有些人觉得针织总厂的日子一时半会好不起来。
“算了,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吧,说不定什么时候日子才能好呢。”
有些人甚至觉得针织总厂会重组领导班子,好好破除现在的僵局。
“我们厂子说不定要被重组了,现在费那劲儿干啥,到时候新领导下来,又没人认咱们的!”
也有人寄希望于市里,觉得市里不可能见死不救。
“咱们厂子帮市里挣了这么多外汇,我不信局里和市里的大领导们不管咱们,要我说,静观其变!”
在这种流言蜚语之中,厂子不知不觉往更加崩坏的方向滑落——
订单在急剧下滑,整个厂子陷入了半停工的状态。
其实订单变少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儿,这两年国营厂子,尤其是纺织厂,基本都面临着这样的巨大变化。
可半停工这一点,就很耐人寻味了。
针织总厂仍然执行四班倒,工人们的工作时间仍然没变。【工作时间变少厂里想稳定但人还是跑】
但车间的人却变少了。
究其原因,找各种原因请假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还出现有人称病,在家说什么都不来厂里上班的例子。
请假,其实是国营厂子的一个“福利”。
说白了管理不会那么严格,很多时候大家也就招呼一声,反正铁饭碗端着,只要不是太过分,也不会有什么麻烦。
但在这种节骨眼上,请假就很微妙了。
尤其是本来人就会有点从众的本能,看到有人说自己生病,不去厂子上班,车间里的其他人多少也心理不平衡呀——
又不发工资,她们都可以不来,我凭什么还得在厂子里兢兢业业地干活?
不干了!
这一个、两个、三个地,渐渐地,车间里头的人竟然是越来越少!
哪怕生产科抓了几次纪律,甚至科长还专门跑到这些人家里去,好说歹说,可很多时候一件事就是“她能做,我干啥不能做”?
这个逻辑简直无懈可击!
只要有人不肯去上班,其他人都张望着,不想自己当那个没钱还给厂里工作的冤大头。
也有一些骨干老同志还在尽职尽责地待在岗位上,有人笑他们傻,他们也无动于衷。
“要是没人撑这个家,那口气儿散了,未来就难咯。”
只可惜,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
也怪不了其他人,毕竟厂子都不发工资,又有多少人能承受这种压力呢?
压力来到了常主任身上,他也没办法。
现在两个大领导都不在厂里,也只能他临时顶上了。
常主任不敢寄希望于吴书记神兵天降——眼前暂时自己先挽着袖子解决问题。
先把眼前这团乱麻给理清楚。
金永和老钱直接通知派出所带走,没有异议。
有了他们俩的例子,常主任猜测,这场“针织总厂偷盗风波”里恐怕不止这两个人是对厂里的东西监守自盗。
毕竟,这么大一个厂子,金永只是一个车队的司机,老钱只是个仓库员,这中间恐怕还有其他人也在浑水摸鱼。
比如说,谁批的出门条?
再比如说,之前每个月都有定期盘存,负责盘存的人在做什么?
一个、两个、三个,还真是像兔子拔萝卜似的一揪一大串。
这些员工倒是没人否认自己做了什么。
大部分手轻,只是偷了点产品,甚至都不敢大批量拿出去卖,都是拿去黑市上,用一些别的借口,单件单件地往外出。
这也是为什么厂里没发觉的原因。
“常主任,我们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
设备车间的一个男工抹着眼泪跟常主任哭诉,“我老婆月子就没坐好,现在孩子没得吃的,这又不发工资,孩子连口吃我都准备不上,我还算什么男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