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双更合一(第4/5页)
盛凌冬的肩膀这才几不可查地松了下来,“好,不急,我开车过去,对了,是个露天的馆子,你多穿一点。”
露天?
宋明瑜颇为好奇,应了一声进房间去换衣服。
既然是露天,还是吃火锅,她干脆就没穿Venus的衣服,油溅到羊绒上她是真的会自闭的。
挑挑选选,宋明瑜这才发现衣柜不知道什么时候连深色的衣服都变少了。
上回林姐和高阿姨对她衣柜颇有微词,说年轻姑娘不该穿得那么黑黢黢的。
后头给她做了不少衣服,宋明瑜没想到她们俩竟然这么快就把衣柜给焕新了一遍。
勉强挑出来一套卡其色的羽绒服,里头垫一件高领毛衣防寒,深蓝色牛仔裤裤脚扎进靴子里,宋明瑜把头发束成高马尾,这才打开东厢房的门,招呼盛凌冬出门。
胡同门口停着一辆小车,不是桑塔纳也不是红旗,而是一辆白色的面包车。
不过比起后世火遍大江南北的养家神器五菱宏光,它要更小一点。
“你又换了个车?”
盛凌冬打开副驾驶车门,等宋明瑜坐上去他把门关好,才绕到另一边去上车,听到这句话哭笑不得:“什么叫又?”
“上次来还是大货车呢,这次就变得这么袖珍了。”宋明瑜好奇地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后面还能放货,面包车实用性真好。”
“面包车?”
“就是你这种车的样子。”宋明瑜这才想起来这年头还没有面包车这个说法,“长得是不是很像面包?”
“你这么一说,确实很像。”
“这个很贵吧,估计比大货车要贵。”
这年头汽车是暴利行业,越小的汽车价格越昂贵,像是一台桑塔纳,买到手至少得要十八万。
这还是“价格双轨制”下,计划内的价格,要是没有计划内的单位购车指标,那就得二十多万,比起出厂价的八万块,简直是躺着挣钱。
宋明瑜是没有这个门路,否则她还真想做汽车生意,挣钱比印钞都快!
“二手的,贵不到哪里去。”盛凌冬示意她系好安全带,一边发动汽车开出胡同,一边回答,“总不能一直开大货车吧,谈生意能把对方吓死。”
想到盛凌冬开着解放大货车,去跟人谈生意,宋明瑜笑得前仰后合。
她忍不住调侃:“盛老板这么春风得意,是粤省那边情况还不错?”
盛凌冬之前离开了南城一段时间,准确地说,从宋明瑜打算和纪盛华撕破脸那会他就打算要出发的。
因为她要帮忙,他还在南城多留了几天,听到纪盛华入狱的消息,他才启程。
当然这一点宋明瑜并不知情,她只知道他是为了物流公司的事情才离开南城。
如果用食物链来比喻,这年头的物流分成三层——卖货的,集散的,运输的,运输车队一般就是第三层。
盛凌冬自己在本地有人脉,经常在南城和区县之间往返跑车,这就是他的车队为什么能在南城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
但当时在珞璜,两人一起吃饭的时候,她曾经和盛凌冬提到过,要想把他现在的生意继续扩张,光是做码头生意和区县生意是不行的。
体量要做大,必须得有更多属于自己的车队,员工,还有就是货源,保证中间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才能把摊子铺大。
公路上空空如也,没有堵车,也没有限速,面包车的速度有点快,盛凌冬却开得很稳,让人很心安。
听见宋明瑜的调侃,盛凌冬也笑了,没瞒她:“我和那边的批发市场谈了合作。”
众所周知,粤省是现在的批发圣地。
十三行的服装,电器城的各种电器……甚至有许多后世名声赫赫的大佬,第一桶金就来自于批发。
但那都是真·个体户,以个人为单位跑去做批发生意的,盛凌冬不同,他是以物流公司的名义,直接和批发市场对接。
路口打了个方向,车子往长江大桥驶去。
“货船把这些东西运输到南城、锦城,码头有我们自己的仓库。”
“有些人是想买东西,那可以直接在仓库下订单,你之前说的搬家服务也可以负责搬货,他们会送到家里,反正看远近收上门费。”
“有的不是买来自己用,是为了从我们手里拿货过去卖给别人,也可以,反正价格可以谈,搭上车队租赁,也是一条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