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随行工作想看看她创汇的能力……(第4/5页)

周雨晴做了好几年的销售主任,和外国人也打过几次交道,外语方面也还可以,因此一路上也没少考量他俩。

直到确信两人没什么问题后,她才稍微放松了些,然后又开始给他们讲苏南第一服装厂现如今的情况以及这次广交会的目标,还有就是此次过来的客商的一些基本资料,要求他们必须做到心里有数。

周雨晴了解周杭生,对于他的学习了能力没什么惊讶的,但是看到祝成蹊完全不下于他的时候,她对祝成蹊再次高看一眼,开始觉得周杭生不仅仅眼光好,运气也不错了。

一路不得清闲地到了苏南第一服装厂后,祝成蹊和周杭生又被周雨晴赶到这次一起过去的工作人员屁股后面学习,必须要对他们的每一种产品都烂熟于心。

祝成蹊也见识到了苏南第一服装厂为什么被称为南边第一,甚至傲视全国。

不仅仅是这个厂足够大,有着除种植棉花之外的全套纺织、染色以及制作的生产线且还是目前国内外都算最先进的生产线,还因为这个厂里的产品比现下市面上的东西更大胆一些。

祝成蹊还在里面看见了一些大尖领的衣服。

她要是记得不错的话,这类衣服好像在国外也才刚流行起来不久,没想到苏南一服竟然这么赶潮流。

大概是她看这类衣服的时间有点久,周雨晴看见了就问道:“你喜欢这类衣服?”

祝成蹊就说:“看起来挺特别的。”

周雨晴就给她解释这是外国人的喜好,也是他们厂今年的一大突破,话语里满满都是想靠着这个设计赚钱的展望。

她还问祝成蹊觉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想法。

祝成蹊摇摇头,暂时没多嘴说她觉得这些衣服表面看上去是在赶潮流,但是在做的时候又太板正了,虽然符合国情但是却并不一定符合外国人的审美,大概并不一定能完成周雨晴预计的赚大钱计划。

因为在她眼里这些衣服属于赶潮流失败的产品。

而后,祝成蹊又看见了旗袍。

苏南第一服装厂的旗袍生产车间还挺大的,有机器也有人工的部分。

机器赶制的都是一些普通面料的旗袍,而手工的都是高级丝绸、纱类这样的面料。

祝成蹊原本以为自己看见的还会是普通没版型的旗袍,但是没想到这里的旗袍设计还挺好看的,尤其是一些纯手工制作的,更是惊艳的不行。

不过旗袍出口也是苏南一服的特色,这么多年也一直主攻国外市场,没被国内影响应该也是正常的。

看完苏南一服的基本情况后,祝成蹊他们也踏上了去广州的火车。

这是一辆去参加广交会的专列,只会在一些大城市停靠,并且每次停靠都会上来一批同行。

周雨晴这一路上也没少带着他们认识了不少其他地方的参展企业的人。

到广州的时候是十三号,距离广交会正式开始还有两天。

随着国家这两年情况暂缓,来广交会的客商越来越多,不仅那些外商的吃住是问题,祝成蹊他们这些本地参展企业的吃住也很紧张。

尤其是住宿问题。

尽管苏南一服厂子不小,每年也赚了不少外汇,但也只分到了两个房间,男性一间,女性一间。

这是祝成蹊完全没想到的情况,好在现在广州很热,打地铺也没什么妨碍。

简单收拾一番后,他们就要去展馆看看情况,先熟悉了解一番。

路上,来接待他们的工作人员仔细介绍了一番今年的变化。

最初,广交会地点是在中苏友好大厦,后来连续搬迁过两次,今年又重新搬回到原中苏友好大厦,现被扩建后叫做流花路展馆。

工作人员还指着上方的题字一脸自豪地介绍说是郭沫若先生题的。

到了里面,祝成蹊又看到早就摆的差不多的展厅。

一路看下来,里面的东西主要是农副产品、轻工业品以及传统工艺品。

苏南一服在轻工业品类。

祝成蹊他们是后来了,在他们之前,已经有工作人员先过来,并把整个展位都收拾摆放好了。

周雨晴又带着人重新检查收拾了一番,才让人继续守在这里,自己则去观察其他过来参展企业的具体情况,尤其一些对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