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村中见闻胖婶说着又拽起祝成蹊的手,……(第4/8页)

杨花婶子一听不是来家吃饭的,顿时松了好大一口气。

虽然不大明白周立新为什么忽然要这个,但是乌拉草这玩意儿遍地都是,不值钱,总比在家吃饭好。

杨花婶子也不细问,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转身往里走,“有,你等着,我这就去拿。”

周立新看着其他人说:“这就是我家了,你们以后要是有啥事儿在村里或者大队部找不到我,也可以来家里找。其他一些干部的家在哪儿你们也都瞧见了,我们乡下的干部不脱产,基本都要跟着下地干活,所以你们以后有啥情况,在这些地方就能找到我们。”

才说完,杨花婶子抱了一床折叠好的炕席出来道:“就这个了。”

周立新让她一起帮着展开仔细看了看,确认没什么问题后就重新折好递了给祝成蹊,笑着说:“祝知青,这炕席你就先拿着用,回头你要是觉得有啥不好的地方就跟我说。”

祝成蹊才点头,就见周立新仰头看了下天色,搓了搓手道:“不过说起来我们村里编这些玩意儿手艺最好的就赵三爷,除了这些炕席、垫子、枕头、草鞋啥的,就是那小鸡小鸭都能给你编的跟真的一样,那手艺是真没话说!”

“你们昨天买家具的周老根的手艺也可以,但他主要还是干木匠,还有另外几家也都还行,你看要不咱现在去看看?”

周立新殷殷期盼,祝成蹊也想要见识见识便欣然应下,“行啊,正好我也顺便涨涨见识。”

“行,那就先去赵三爷家,祝知青我跟你说,你去了绝对不后悔,赵三爷那双手巧着呢,你就是让他用草编个你,他都能编出来!”周立新兴致勃勃。

“真的吗?”祝成蹊还真来了兴趣,“队长叔你可别蒙我啊。”

“我蒙你干啥,不信的话,我当场就叫他给你编一个。”

“那我可就真不客气了啊!”

“客气啥啊,走吧。”

出了门口,周立新才对着其他人道:“我带祝知青去看乌拉草编,你们要是没啥事儿就可以回去了。”

“为什么只带祝成蹊一个人去看,我们不能一起过去吗?”听到草还可以编小动物,程玉颜也很感兴趣。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她主要是不想和其他人一起,祝成蹊是这群人里唯一她不怎么讨厌的。

“那倒也不是,主要是祝知青先前在镇上的时候就说过想看,还说想买点,所以我才带她过去。”周立新随口应付一句,但转念一想这群知青有的是钱,带他们过去也不是不可以,万一他们愿意掏腰包呢。

毕竟他们花钱,村里面拿大头。

好事儿。

周立新就说:“你们要是感兴趣,一起过去也行。”

程玉颜立马表示自己也要去,其他人也零零散散的应了下来。

一群人就这么乌泱泱地离开了,看的屋里面的人一头雾水。

“娘,我爹他今天这是咋了,咋这么不对劲呢?”

杨花婶子摇头,“谁知道,行了,别管他了,该干啥干啥去,他是大队长,肯定有自己的事儿。”

虽然这么说,但杨花婶子心里也一样有些嘀咕。

而另一边,周立新已经将祝成蹊一行沿着最近的小路把人带到了赵三爷家门口。

路上的时候,周立新还简单说了下赵三爷家的情况。

早些年战乱的时候,赵三爷家的人差不多都没了,唯一的小儿子也早早跟着军队走了。

后来解放了,赵延军,也就是这个小儿子才带着老婆和孩子回来。

“三婶子在延军刚回来没多久就走了,延军在外面打仗那些年又受了不少伤,现在腿脚不太方便,得靠着拐杖才能走路,就跟着三爷一起在家里编点东西拿去供销社卖,或者和别人换点啥,也算是贴补点家用。”

说起赵延军,周立新的态度格外的温和,“这些年,他们家里里外外主要还是靠着舒兰一个人支撑着,不过索性赵宏日现在长大了,能拿不少工分,一家子也算熬过来了,所以等下你们去的时候别看见啥就一惊一乍的,尤其是别盯着延军一直看或者说一些不着四六的话,他可是打小鬼子的大英雄。”

当兵打仗是这个时候最光荣的事情,更何况这样一位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