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道心差点崩塌(第3/5页)

「陶总您太客气了,《天下第一楼》可是朝阳同志在话剧领域唯一的作品,

也是我们人艺自八十年代以来少有的精品剧目。

自从公演那天起就广受好评,为我们人艺赢得了不知道多少荣誉和掌声。

赶上朝阳同志的文学研究会成立,我们这场演出也算是对朝阳同志表示感谢了。」

刘锦云的态度和气,言语间充满了对林朝阳的敬重。

他的这份敬重除了源自于林朝阳的文学成就,也在于《天下第一楼》这部话剧为人艺所带来的影响。

自1981年首次公演,《天下第一楼》就名动京城。

公演第三年,演出场次便突破了300场,迄今为止15年时间,演出场次已有750场,成为人艺历史上少有的长青剧目。

期间人艺还带着这部话剧去外地巡演、出国演出,所到之处,好评如潮。

「谢谢刘院长了,谢谢诸位!」林朝阳再次向刘锦云和人艺的演员们表示感谢。

组织一场话剧演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现在又不是《天下第一楼》的演出季,为了一场演出就赞起剧组,劳动几十位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辛苦排练,林朝阳深感受之有愧。

「朝阳老师,是我们应该谢谢您才对。没有您的好本子,我们演什么呀!您要是得空啊,帮我们来指导指导剧本那才好呢。」

「小冯!」

人群中的冯远征口无遮拦的说了两句,他前面两句话说的都挺好,可后面的话就有点走样了,被刘锦云呵斥了一句。

「朝阳同志,实在不好意思,剧院现在缺好本子。他们这些青年演员啊,演不上多少角色,有些时候还得去外面接点活,难免有点想法。」

刘锦云面带歉意的解释道。

林朝阳心中无语,你俩搁这演我呢?

他对刘锦云的小心思并不介意,人家刚才还义务帮了忙呢,他总不至于那么不近人情。

「要是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刘院长不妨直说。」

林朝阳如此直接,让刘锦云脸上先是一喜,而后又流露出一丝把戏被人拆穿的窘迫。

「要不,回头这事我找您细聊?」

「也行。」

说着话,林朝阳向人艺的工作人员们再次表示了一番感谢。

待离开后台后,陶玉书嘀咕道:「我还以为他那么好心呢,难怪连演出费都不要。」

林朝阳笑吟吟的说道:「人家几十个人忙了至少一个星期,有点请求也是人之常情嘛。」

「他就不想想,这人情要是让我还,他们得的不是更多?」

「这不恰恰说明人家没什么其它所求嘛,事情反而简单了。」

陶玉书嗔道:「你啊,最善解人意。」

「举手之劳,与人方便,何乐不为呢?」林朝阳语气轻快的说。

夫妻俩闲聊着,往陶父的方向走去,隔着老远便能看出他红光满面,正与燕大的一位副校长聊着天。

也不知道副校长说了什么,惹得陶父哈哈大笑,眉眼间尽是得色。

两人走到跟前,和副校长寒暄了几句,对方才告辞而去。

陶玉书调侃道:「爸,您今天这风头可出大了,还不得让那帮老同事嫉妒疯了?」

陶父故作不悦道:「净拿你爸我开玩笑!我这算什么出风头,还不是跟着朝阳借光?」

「爸,瞧您说的。您能主持今天的大会,那是我和这研究会的荣幸啊!」

夫妻俩的连番调侃让陶父也不禁露出笑颜来,「你们啊——.」

陶父又问起林朝阳他今天给文学研究会捐的那些手稿和创作资料,作家的手稿和创作资料说珍贵也珍贵,因为独此一份。

可要说不珍贵,也不珍贵,尤其是当代作家的。

但林朝阳不同于寻常作家,这些年他早已用自己的那些作品在当代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他的手稿和创作资料对于当代文坛而言是相当有价值的。

不管是从收藏方面还是研究领域来说,都是如此。

「都说好了,东西先收藏在燕大图书馆,只有研究会的成员有权限借阅。」

陶父听他这么说点了点头,「那就行。就那一份东西,别最后成了一笔糊涂账,怪可惜的!」

三人正说着话,陶玉书停了下来,小步快跑留住了不远处正打算离开的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