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举手之劳(第4/5页)

获得了包括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外语片奖、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等荣誉。

去年得奖之后,章艺谋又把目光放到了林朝阳早年的短篇小说《秋菊打官司》上。

多年以来,林朝阳的作品改编历来得奖率很高。

他想要再接再厉,凭借这部电影再次冲击威尼斯金狮奖。

算上《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这已经是章艺谋第三次冲击威尼斯金狮奖了,多少显得有些固执和功利心。

这两天过年,章艺谋来给林朝阳夫妻俩拜年,聊起欧洲几大电影节的风气变化,林朝阳忍不住多说了几句。

早几年,这些电影节在选片时向第三世界国家倾斜的程度还算正常,但这几年各大电影节的选片风气发生了显着变化。

涌现出了一大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影片,这些影片的视角多集中于边缘题材和内容,叙事角度基本都是从西方视角出发,充满了对当地文化的傲慢和偏见。

「您说的有道理。不过电影节的审美品味,不是个人可以改变的—」

「不是让你们去改变,而是要警惕。长期沉溺于这种叙事风格和审美情趣之中,对你们自身也有很大的影响。

你是艺术工作者,当然要批判社会的不公和丑陋的一面,但如果只一味的批判,是不是也不太妥当?」

林朝阳的话让章艺谋陷入了沉思,然后他哈哈笑着说道:「有点说教了。这些都是我的个人看法,不必太当真。」

他的表态让章艺谋的表情轻松了不少,然后又和陶玉书聊了些新电影的细节问题。

当初林朝阳将《秋菊打官司》改成小说,将原版电影的内容做了修改,

以七十年代的社会环境。

现在章艺谋要拍成电影,又把时代和社会背景给改了过来,但主题不变,依旧是秋菊为夫讨说法六进六出衙门的故事主线。

元旦左右,电影的前期筹备工作就已经完成,开始了拍摄,章艺谋计划差不多5月中旬杀青,再留两三个月给后期制作,正好可以赶上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

前两年拍摄《秦俑》,跟香江电影剧组合作给他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执导效率大幅提升。

一部电影从筹备到上映堪堪一年,在国内的电影导演中已经属于高效了章艺谋在林朝阳家坐了半个多小时,临走时出门,碰上了来拜年的祝伟和于华,于华手里还提着不少礼品。

「你什么时候来的燕京?」

今天大年初二,于华出现在燕京让林朝阳有些意外。

「我这段时间一直在燕京。」

当着章艺谋的面,于华说的含糊其辞,等送走了章艺谋,进了院子,于华才跟林朝阳说了他的近况。

他在90年年底从鲁迅文学院和燕师大合办的研究生班毕业,回了嘉兴之后第一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顺利发表。

这部小说引起了评论界广泛的关注,受到了诸多好评。

除此之外,前年湾岛《联合报》来采访林朝阳,恰逢那时候于华请林朝阳帮忙指导修改《在细雨中呼喊》,也受到了《联合报》的报道。

那次报道让于华也在湾岛内受到了不少关注,他去年因此在湾岛出版了小说集《世事如烟》,也算是跟林朝阳沾了光,成了在湾岛小有名气的大陆作家。

可惜于华文学事业蒸蒸日上,感情生活却出了问题,去年年中的时候他和第一任妻子离了婚。

离婚之后,他跟单位请了长假来到燕京,和在鲁院时的同学陈红走到了一起。

「.?前段日子我一直住在您家西院,这两天过年,我跟陈红去了趟她家。」

离婚后来到燕京,于华没地方容身,在小六部口西院胡同一待就是几个月。

听了他这一年多的经历,林朝阳点了点头,也没说什么。

「那以后就打算在燕京定居了?」林朝阳问。

于华犹豫着说道:「还没想好。想在燕京定居不容易,我没单位,也没1方5

「这边随时都可以住,住多久没关系。」

于华笑着说道:「您家这院子,确实给我帮了大忙。不过总寄居在这里也不是办法,我打算年后回嘉兴,争取把手里的长篇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