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震惊到麻木(第3/5页)

但全国文协的贺辞却是很少见的,而且还是在刊发在《文艺报》这样的全国顶尖的文艺喉舌上。

尤其是这次贺辞的评价还这么高,若不是取得世所瞩目的奖项和成就,一般作家是根本不可能享受的。

不过大家想想林朝阳得奖的消息才刚登上《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让全国文协发个高规格的贺辞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

8日是周日,小六部口胡同的西院又热闹了起来,而且热闹程度远超平日。

林朝阳在海外得奖了,李拓这个交际花最为兴奋,联络了好几天,将身边能叫的人全都叫了,打算在小六部口胡同办个大聚会,为林朝阳贺!

今天小六部口胡同来了至少三十多位作家,几乎将燕京本土的知名作家给一网打尽。

这么多人的聚会,让李拓一个人请客他肯定请不起,所以今天的吃食都是大家各自带的。吃吃喝喝,谈天说地,气氛轻松而热烈。

因为人太多,大家自然不可能都挤在一起。

刘振云和陈健功、钟阿诚等几个人坐在一块,各自闲聊着。“在法国拿个奖,应该比在国内难多了吧?”陈健功问。

“你这不是废话嘛,咱们国家这么多作家,有几个拿过外国文学奖项的?

想在国外拿奖,你作品好歹得在国外出版吧?光这一项,就能卡死多少人!”

钟阿诚说起来,越发佩服林朝阳能够在法国得奖了。

“唉!我什么时候才能拿个奖啊,我要求的不高,也不用国外的,茅盾文学奖就行。”陈健功的话引来了一旁张承治的嘲笑,“我看你啊,这辈子是没什么希望了!”

陈健功顿时不满,两人打了几句口水仗。刘振云说道:“你听!”

“听什么?”陈健功愣了一下。

“那边的人在聊朝阳的《大时代》。”

陈健功侧耳倾听,然后又问:“怎么了?有什么问题?”

“也没什么。就是感觉,自从朝阳得奖的消息传回国之后,《大时代》的风评都变好了!”听着刘振云的话,几个人脸色怪异,他们何尝听不出刘振云言语间的讥讽。

林朝阳的新作《大时代》是十一发行上市的,如以往一样,上市之后立刻成为了读者们竞相购买、阅读的热门读物。到现在发售已经一个月了,口碑方面却不太乐观。

这种口碑主要是体现在文学界和评论界,许多作家和评论家在看完《大时代》后普遍认为林朝阳的这部新作有失水准。反倒是读者群体对这部小说的认可程度出人意料的高,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大时代》的销量在首月便突破了60万册。

但读者们的认可对于小说的口碑帮助其实并不大,因为他们很难掌握媒体话语权。

《大时代》发表至今,各大文学杂志和文学评论杂志陆续刊发了一些评论文章,评价都不算高。一些作家在聊天时提到《大时代》,也认为其内容有些通俗,难登大雅之堂。

但这种情况在最近几天却迎来了诡异的反转,他们身边凡是有人讨论《大时代》,评价明显都要比前几天高了不少。其中的原因,不需要直白的表露出来,其实谁都明白。

势利眼这种事,即便是在文学界也不能免俗。

“《大时代》的调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像《闯关东》或者《梵高之死》那样看起来格调那么高。

但这部小说的内核其实是很有思想性和哲理的,可惜很多人更在乎形式的东西。”陈健功说道。刘振云表情玩味的说:“在很多评论家的眼里,它既不现实,也不现代,属于两头不讨好。”

他的话让张承治认可的点了点头,“可能《大时代》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符合一些精英读者的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趣味。”“没关系。你看现在,得了奖以后口碑不就好起来了嘛!”刘振云语气戏谑地说。

几个人都笑了出来。

正说着话的功夫,院子外面突然传来喊声。

于华一开始还没听清,可身旁却已经有人动起来了。

他们走出屋子,就看到刚上完厕所的王硕提着裤子站在内院的门口,喊着:“朝阳回来了!朝阳回来了!”众人立马一窝蜂的往院外跑去,然后冲进了东院,如同群马奔腾。

林朝阳刚提着行李进院,突然传来的动静让他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