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只配大口吃肉(第2/3页)

主要是因为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人对林朝阳来说都是熟脸,后世哪怕是没看过他们参与的作品,也是听过名字的。

今天的聚会来了十多位,都可以说是李翰祥身边最信任的朋友,而且这帮人在香江影视行业各个名声不俗,能把他们聚到一起,足可见李翰祥今天的诚意了。

李翰祥外号李黑,性格豪放,与这些朋友们相处时也不拘小节,今天这些人里大多数都是跟林朝阳第一次见面。

他给双方介绍一番后,又讲起了与在场诸人的渊源。

胡金铨是李翰祥的结拜义弟,林朝阳看过他执导的《龙门客栈》(非《新龙门客栈》)《侠女》。

岳华和狄龙都是演武侠片出身,岳华演的《大醉侠》堪称经典,狄龙的代表作就更多了。

蔡澜是作家、美食家,早年在邵氏工作,在李翰祥的剧组帮过忙。

许观文则是靠着李翰祥执导的《大军阀》起家的……

一番细数过往,大家的距离也拉近了不少。

岳华是林朝阳的书迷,他虽是在香江成名,但实际上却是生于沪上,长于广州,而且私下很爱读书。

后世李翰祥将邓友枚的小说《烟壶》拍成电影,就是岳华给他介绍的小说。

林朝阳至今在香江出版了《梵高之死》《闯关东》和《棋圣》三部小说,岳华都买来看过。

因此见到林朝阳后,他表现的十分殷勤,拉着林朝阳聊了好一会儿,颇有点粉丝见偶像的感觉。

聊完了自己对于林朝阳几部小说的感受,岳华又关心起林朝阳的新作。

“不知您新作有没有规划?何时能让我们这些读者一睹为快?”

林朝阳笑着回道:“前年年末写完《闯关东》,休息了一年多。现在新作正在写,快的话应该一两个月能写完,至于出版,肯定是要再推后一些时间的。”

岳华闻言立刻喜笑颜开,“那可太好了。”

然后本着对内地文坛的好奇,岳华又跟林朝阳打探起了一些他所喜爱的作家,几乎全都是林朝阳身边的熟人。

“邓友枚我们前些天才见过。”

“姚雪垠见过两面,我记得是82年茅盾文学奖的时候。”

“吴祖缃是我岳父家的邻居,早几年他还教了我不少东西。老先生搁笔多年了……是很可惜。”

“巴金我倒是见过,不过不熟,他女儿李小琳以前编审过我的小说。”

……

岳华拉着林朝阳聊的时候,其他人也在各自聊着天,但对于他都是格外关注。

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较为老牌的电影人,大多数人都有内地生长的背景,平时聚在一起聊天,讲的也是国语居多,对林朝阳这个内地作家都很欢迎。

大家也都知道,李翰祥今天组织这么一场聚会,为的就是林朝阳。

林朝阳和岳华口中所聊的内地文学名家,其中有很多都是成名于建国前,在场不少人都是听说过的。

听着林朝阳如数家珍一般谈论着内地文坛的人物,大家都有些惊讶于以他的年纪竟然有如此广博的人脉。

岳华见猎心喜,拉着林朝阳聊起来没完,李翰祥借着林朝阳喝水的功夫,插话道:

“朝阳现在不仅在内地的名气是极大的,现在连在香江和湾岛也有不小的名气了。”

林朝阳连忙谦虚了两句,又说道:“我在湾岛可没有什么好名声!”

众人闻言顿时一阵哄笑。

去年林朝阳到香江领奖,闹出了一堆新闻,大家自然明白他话里的含义。

又聊了一会儿,林朝阳听胡金铨关心起狄龙与邵氏的合约,狄龙说起此事就满面愁容。

狄龙是68年进的邵氏南国演员训练班,仅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便凭借出演张彻执导的电影《死角》而爆红。

此后十多年时间里,狄龙一直都是邵氏的当红小生,事业长虹,风靡东南亚。

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狄龙长着一张大侠脸,出演的电影也多是武侠和动作电影,这些年里戏路逐渐固化。

到八十年代初以后,他的事业开始走下坡路。

到今年,他和邵氏的合约就要到期了,有心想重回巅峰的狄龙并不打算跟邵氏续约,因此这段时间也没了工作。

“邵氏这么多年风格还真是一点都不变啊!”胡金铨感叹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