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文学理论研究富矿(第2/3页)

动辄数亿次的观影人次证明了这类作品在民众当中的号召力。

可惜后来这一类电影经常性的造成一些社会事件,导致电影局方面对于这类电影的审核标准越来越严,悬疑类电影的辉煌从此不再。

从文学方面来说,这一时期爱伦·坡、柯南·道尔等诸多名家的作品大量引进国内,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取得了不俗的销量。

多方面的因素汇总到一起,促成了《禁闭岛》如今大受欢迎的局面。

不仅如此,发表一个多月后,文学界对于这部小说的评论也越来越多。

跟许多悬疑作品不受文学界待见不同,《禁闭岛》受到了许多业内人士的称赞,特别是在文学理论研究这个圈子里,这部小说受到了不少专家学者的交口称赞和一致认可。

林朝阳顺着刘昕武的话说起了玩笑话,“那下回你们可得给我涨点稿费了!”

“还涨?”刘昕武瞪大了眼睛,心惊肉跳道:“再涨还让不让人活了?”

“装!你跟我装!我就不信伱们算不明白这个账,我的小说给你们杂志赚了多少钱?”

刘昕武被他拆穿了小心思,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你不能这么算啊。我们赚的钱,大部分是到不了编辑部的。

编辑部每年的稿费支出都有一定之规,给你多了,给别人的就少,长此以往,不利于杂志的发展。”

“那是你们要跟上面沟通的事,我就不信你们杂志给出版社创收这么多,他们连这点稿费都要卡。”

林朝阳说这话的时候心里还在怀念,老刘以前多老实的一个人啊,现在也变得嘴里没有一句实话了。

见说不过林朝阳,刘昕武岔开了话题,问:“讲课内容准备好了没有?”

前段时间刘昕武来找林朝阳,请他去给燕京文学讲习所当个讲师。

月初的时候文学讲习所已经开班了,第一节课主讲的是王濛,第二节课是覃朝阳,林朝阳排在第三个,距离他去给学员们上课还有五天时间。

“准备的差不多了。”

这种讲课其实也没什么好准备的,无非就是拟个提纲,更多的还是要看讲课者平日里的学习和创作积累。

数日后,林朝阳一早来到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今天是周末,也是燕京文学讲习所小说讲习班的第三次公开授课,文化宫礼堂自早上七点半开门起便热闹非凡。

到了文化宫,林朝阳见到了文协几个专门负责讲习班的同志,其中还有个熟面孔。

“怎么哪儿都有你?”他看着面前的李拓,忍不住问道。

“单位人手不够,学员太多了,让我过来帮帮忙。”

李拓的这个理由还算说的过去。

上个月文协特地在《燕京日报》上公开了小说讲习班开班的消息,消息一出,燕京城内众多文学爱好者们云集景从。

这帮人正愁不知道该如何提升创作能力、发表作品、闯入文坛呢,文协这个班算是给他们提供了一条捷径。

短短不到半个月时间,小说讲习班硬是收了200个正式学员和700多个旁听学员,这比文协一开始预估的学员多的太多了。

不过人多也有好处,办了一次班,文协那边学费收到了手软。

正式学员12元,旁听学员7元,这么多学员加在一起光是学费就有7500块钱。

而文协办这种创作班,除了出点讲课费用,其他几乎都是净赚,也算是一门创收的好生意了。

近千人规模的创作班,后有没有来者不知道,但前面肯定是没有古人了。

这么多学生在场,文协那边多派点人也很正常。

跟李拓聊了一会儿,眼看着快到时间了,李拓先上了台去引导流程。

文化宫礼堂很大,有上千个坐席,这次讲习班的学生几乎将礼堂填满,林朝阳走上台后望向坐席,只看到黑压压一片人头。

礼堂的主席台上摆着一副桌椅,桌子用红布覆盖,上面还放了话筒和茶杯。

主席台很大,衬的那副桌椅孤零零的,尤其是台下还坐着近千名学员,更显得这方寸之间的渺小。

当李拓讲完开场词,请林朝阳走上台来之时,台下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随着林朝阳走上主席台,原本坐着的学员里有不少人都站了起来,主席台距离观众坐席有段距离,坐在前排的学员们还能看清楚林朝阳的长相,中后排的只能看出个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