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薛蟠回营(第3/3页)

好在中原从来不缺能工巧匠,更不缺匠人精神,在西洋千里眼的基础上,要拆解并仿制便简单许多。薛虯手上正好有个千里眼,是薛父当初从西洋人处买来的,便扔给底下人研究去了。

这叫底下那些匠人提心吊胆,唯恐拆开了装不回去,糟蹋这稀罕玩意儿,也怕自己琢磨不出来,辜负了主家的看重。

但薛虯实则并不在意一个千里眼,叫人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叫中原掌握这门技术。除了千里眼,他还同时叫别人研究其他东西,左不过是养几个人,费一点东西罢了,对薛虯来说不算什么。

功夫不负有心人,用了小半年功夫,还真叫他们琢磨出来了千里眼的镜筒。

只是镜片却不好弄。

制作千里眼的镜片所用的光学玻璃与普通玻璃不同,需要高透明度、低杂质,对折射率等光学特质也有要求。因此在原料配比、制造方式上都有差异。即便如今大庆的玻璃已经足够透明,也不能替代光学玻璃。

但大庆并没有制作光学玻璃的技术,薛虯在那个梦里也不曾在这方面留心,只能派人尝试烧制,还找了两个西洋人做指导。但截止到现在,虽然有些进展,但依旧没有成功。

这两个千里眼镜片所用的光学玻璃还是薛虯从西洋人手里买来的。

在此之前,薛虯并没有想过卖千里眼,但靳连提出想买,他思考过后觉得未为不可。

光学玻璃做不出来,薛虯也不想一直给西洋人送钱,但可以用水晶代替,虽然效果差了些,但平时用着玩足够了。

只是千里眼毕竟是战略物资的一种,能不能做这个买卖还要皇帝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