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第3/3页)
对于南诏而言,想让茶叶销出去,必然得经过永昌。
因为永昌作为小长安,着实太繁华了,尤其是四通八达的水路和陆路,能让他们的茶叶去到任何的地方。
姜宴清自然能猜到其中关键,所以,他想到的就是,如果永昌,不再是必经之地呢?
他思忖片刻,才转身对阎通说:“阎别驾,下官听说半月前阎大公子曾上书一封,请朝廷在巴康县设驿点开通市集,与察隅、丽江等地的商道联通,如此一来南诏、外域、北境便可呈三足之势于西南边陲形成商贸大市。”
“本官确实听犬子说起此事,若能成事,对蜀地是一桩好事。”
姜宴清点点头,“本官半月前也上了折子,此等事关蜀地民生大事,永昌自然不能错过。若蜀地大市打开,永昌商道只会更加热闹,凡经由本县的商户皆可到县衙登记名号,在由商会发放令牌,自由入市。”
他顿了顿,又看向吴家主,“吴家商队似乎三月前才走过荆州一带,吴家主应该知道北苑贡茶商道要重修的事吧?听闻长逾八百里,皆连官道,北至湘南,南则可至南诏最南端的打洛、景洪等地。”
门外守着外域商户,闻言大声道:“大人,此话当真?那条贡茶道果真要通到我们南诏。”
沈缨见状从怀中取出一份地域图。
这是她昨晚熬至丑时才画完的。
虽不算精准,但上面的条条商路却勾画的极为清晰。
尤其是姜宴清提到的这两条路,是用朱砂细细描出来的,蜿蜒而上的红线沟通了南诏各部、外域、北境以及南方等地。
若及早打点,南诏茶商可直通外域和南方诸州府,不必再绕道永昌来买卖了。
她一直观察在场那些商户的神情,见状上前提点道:“阎公子如今是巴康县令,他已联合数十位县官上书朝堂,请求大开商路。陛下已允,诏令不日便会传来。至于贡茶道,吴家主的堂侄便是湘西马帮首领,想必更为清楚,各位或许可以请教一二。”
“请教?”
有几个小茶商站出来控诉:“怎敢劳烦吴家主,草民五日前才登门拜访,想探问茶叶买卖是否可以搭着吴家商队,往江南、京师等地售卖,如此一来,我们的其他茶种也有个销路。”
“吴大公子茶礼收的倒是快,一年不落的收入囊中,纵然收敛这么多钱财,也不肯透露丁点儿消息。”
“就是,我们也交了。”
沈缨侧头看了姜宴清一眼。
他目光沉沉,手指在清润的佛珠上缓缓拂过,快速拨动下去,玉珠发出一声脆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