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第3/3页)

“凡我知道的人中,十年后能活着回来的,只有两成不到的人。而这些人,到底是不是真的活着回来,尚不可知。他们回来后,可从未有人见过他们出门。”

“只是这茶市利润丰厚,大的茶商与官府和商会关系密切,其中有什么隐秘,不是我等轻易能查到的。你若想查,千万要小心。”

“好,谢谢您提点。”沈缨点点头,接过周掌柜递来的一碗茶水。

醇厚滑爽,清爽通透,茶香中混着果香,回味甘甜,汤色橙红明亮,确实是好喝。

邱主簿给了她这么大一罐,市值百金。

沈缨一开始就知道,以她和邱主薄的交情来说,他并不是真心要给她喝的。

难道是暗指,南诏茶商有不妥之处?

可他何必说谎?

若真的察觉到不妥,待从宴席回来后再禀告姜宴清不是更好?

他何苦要同她一个小小仵作打这个哑谜?

……

沈缨闻着茶香,视线却落在远处火炉上。

炉火在茶壶底下慢慢烘烤着,水面咕嘟咕嘟的冒着泡,茶叶在水中上下翻腾。

火、水、茶,这三者就好比永昌官府、南诏茶商以及永昌商会。

三者相辅相成,各取所得,形成一个稳固的盟友,让南诏的茶在永昌乃至大唐各部都渐渐有了名声。

外人只觉茶好价高,却窥不见半点隐秘,也无法插足其中捞捞油水。

不用说,官府必定是吃过南诏茶商的好处。

自从永昌打通了古茶道,贯通南北,吴家的商船将南诏茶引入永昌茶市后,有很多永昌商户都和南诏茶园有了关联。

大商户或是在那里买下茶园自家享用、或是收购茶叶转卖至北方。

这中间一道道文书都是官府来做的,譬如水路码头通关文书、货物检查、登记造册、茶工雇佣等等……

主簿在县衙中掌付事勾籍,省署抄目,纠正非违,监印,给纸笔、杂用之事。

邱少隐是不是用府衙的印信做了些不正当的事?

如今东窗事发,所以有人要对他不利?

沈缨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她寻思着,回去要向姜宴清禀告一下自己的猜测,让他早些提防邱少隐。

见识了姜宴清的能耐,她如今也不敢藏私,反倒还想凭借自己的能力查获一些他们尚未查到的消息,以此换来在姜宴清的另眼相待。

其实,她也在赌。

赌姜宴清能解决笼罩永昌百姓几百年的困境。

赌他能让官府明镜高悬,真正成为百姓的依仗,从而让普通百姓也有出头之日。

而不是如今这般,事事被大族左右,百姓只能沦为最低贱的泥沙,浑浑噩噩,任人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