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第3/3页)

随后面向林玉泽等人,姜宴清沉声道:“传言不假,本官确实要彻查此事,流民无户籍,如暗影般没入人群,不纳税,不开荒,不服役,全做了各家奴仆,这对朝廷是莫大的损失。本官乃陛下亲赐官职,必然要为天子分忧,绝不会纵容恶习。”

林玉泽上前行了一礼,温和的语气中全是威胁,他高声说:“永昌收容流民本是善举,灾害之年,若不是各族出力安置流民,必定饿殍遍野。户籍之事,不过是还未来得及整顿。大人初到永昌便行这等冷酷之事,就不怕百姓寒心吗?”

这话一落,旁边的人顿时都附和起来,七嘴八舌地说起自家主子的宅院、庄园、田地等等地方总共救治了多少流民。

那些人如今生儿育女,早就融入百姓之间。

凡此种种皆在控诉姜宴清小题大做,要置永昌县于乱象之中。

姜宴清面无表情地听着,在那些傲慢讥讽的言辞中忽然就想到了冯华。

无奇探来的消息中,诸多知情人对冯华的评价都是:“雄心壮志、有勇有谋,聪慧至极,只是生不逢时。”

冯华在任时,永昌县已经被各家族把持,官府形同虚设。

当时他是不是也如此举步维艰,处处受限?

这些人连姜国公府和皇帝亲赐都不放在眼中,当年又是如何压制冯华这个寒门子弟呢?

而冯华,又是以何为底气与各族对抗的呢?

沈缨一直跟在姜宴清身侧,在别人纷纷讨伐姜宴清时,她便垂头听着,偶尔扫一眼姜宴清搭在腰间的手指。

修长而骨骼均匀的手指,舒展平和地搭在玉带的银扣上,从始至终都没有一丝波澜。

唯一的一点动作,就是听到“寒心”二字时,食指轻轻地扣了一下。

姜宴清听了大半天指责之词,待最后一人落下话音,他才慢悠悠道:“难怪永昌县有良善德美的称号,即便是些流民,各府都如此看重。”

“既如此,眼下泰仪坊流民被杀一案,本官绝不能懈怠,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至于,流民户籍一事,倒是可以从长计议一番。”

林玉泽他们互相看了一眼,因先前说得太满,此时倒不好再逼姜宴清立刻结案。

几人交换眼神,原先守在停尸堂门口的下人忽然闯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