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第3/3页)

说着,陆安给他们示范了一下:“用典当这么用: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又详细说了哪个字是哪个字:“你们看,我这句诗若不说其中有用典之处,你们瞧着是不是只以为在描述雪后景色,没有突兀之处?”

众人恍然大悟。

确实。这句诗哪怕别人不知道它用典,也能欣赏它的美,顶多就是以为它的意思是:屋宇覆盖着深雪,恍如玉楼,四野弥漫着雪花,恰似银海。

而一旦知道它用了典,便更叹此句绝然:雪后寒冷,使双肩冻起鸡皮疙瘩,雪光耀眼,使双眼眩晕生花。

“我明白了,先生!”杨彭年激动地说:“你的意思是,用典要融合进诗中,但不可影响阅者感官,用典诗若让人去深思此词此句的释意,便算不得精妙用典。”

四周惊叹声四起,陆安含笑点头。

其实用典的诗词,公认最绝的当属辛弃疾,说他用典“别开天地,横绝古今”,比如这句“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又美又流畅,知道他用了典的要拍案叫绝,不知道他用典的人也可以惊叹此句之灵动。

可惜辛弃疾的词只适用于特定场景,很难借用。毕竟她总不能学辛弃疾感怀自己怀才不遇,悲叹南宋偏安半壁江山。

顿了顿,陆安感觉也不是不行,不把整首词写完就行了。

于是她又把辛弃疾那句“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写出来,道:“我前些时日偶得此句,其用典更妙,与‘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是两种风格,你可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我循着这个方向才好知该如何矫正。”

“……”

“嗯?怎么了?你们怎么都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