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2/3页)

赵伯陵道出了陆安的姓名和来历,又点出:“他的字一直在进步。前月我见识过他另外一份字帖,远不如现今这份,或许往后这笔字还能变得更好。”

还能变得更好?!

诸夫人瞧着这份字帖,完全想不出来它再好还能好到哪里去。

若是再变好,那还是凡人能写出来的字吗?当称仙道圣了吧?!

突有夫人若有所思:“这陆九思,是不是还未婚配?”

又有夫人接口:“但听说他与魏家那边的三娘子早早定了亲。”

紧接着又有人开口:“我听我家夫君说,官家早就将魏家那边的人叫过去,好生训斥了一番。应当不是什么正经定亲,说不得只是魏家一厢情愿,不然官家没事训斥这事作甚。”

而且,就算官家真的是闲的没事干,就算陆九郎和魏三娘子真有婚约,那又怎么样,人还没成亲呢。

诸夫人对视一眼,一个接一个施施然起身告退,赶紧回家扒拉一下,有女儿嫁女儿,没有女儿也可以找一下同宗同族年龄相仿的女子,到时候榜下一捉婿……

陆安不知为何,右眼皮猛地一跳。

虽说眼皮跳左吉右凶这种事有点迷信,但陆安想着自己都能穿越了,有时候还是信一下吧。遂放下自己的笔,思来想去,决定出门走走,让自己心神放松一下。

陆安说到做到,她寻了一根鱼竿,去郊外钓鱼。

——近来天气已是春和景明,雪消冰融了。

但不知为何,她总觉得自己出行时周边常有人看自己。

她去钓鱼,好像有人在看她。

她去打猎,好像有人在看她。

她去赏花踏青,还好像有人在看她。

陆安:“?”

另一边,各家管家蹑手蹑脚观察完陆九郎,欣喜若狂地各回各家,向大夫人小娘子汇报:“那位九郎君不仅文采出众,长相也是一等一的好,瞧着也是性情淡泊,不争不抢的模样,若成了娘子夫婿,想来也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嘞!”

各家如何欢喜尚且不提,只说陆安,她思来想去,发现自己只是闲了一日就有种骨头生锈,闲不下来的感觉——倒也不意外,她上辈子就闲不下来,全国乱跑。

既然如此,还是找点事情干吧。

陆安翻出自己的计划表,开始沉思。

既然当官后要变法,那就必须名望盛大,不然谁会跟一个籍籍无名的人去变法。分不到利益,一切免谈。

她之前的名望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接下来不管是再写诗词还是再作文章,亦或是提出新思想,都做不到之前那样爆炸性提升名望了。

换而言之,就是大薪的人民群众已经习惯她能作出惊世文章了。

要换一条路……

最好还是文学性的,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发明东西或许可以得百姓爱戴,但名声根基还得看文学。

要文学性……要颠覆性……要语不惊人死不休……

陆安的心跳声慢慢放大开来。

她想起来了,身为穿越者,她手头上真有一样东西,丢出去后能把整个文坛炸个天翻地覆。

自汉以来,历朝历代都有人怀疑《尚书》的真伪,但直到清朝,才有人整理出来《尚书》是伪书的一系列证据。

不过,这件事引起的后果太大了,她自己背不动,得找个人分担一下。

毕竟不说《尚书》在文学界的地位,就单说一件事,这是科举要考的“经”之一。你把科举考生的教科书炸了,他们不恨死你才怪。

所以,不能现在搞,要等这次科举结束后再放炸弹。下一届考生有三年的时间缓冲,应该不至于太招人恨。

其次,她不能主动将这事揭露出来,她要“被动”“被迫”去做这件事。

陆安:“可惜了……”

陆寰正在陆安身边整理书架,听到这话,诧异地问:“九哥可惜什么?”

陆安叹气:“可惜祖父不在京师。”

陆寰肃然起敬。

九哥真孝顺啊!这段时间他随着九哥外出游学,到了汴京之后更是乐不思蜀,早就把祖父放到九霄云外去了,这可真是不好,得反省!

陆安眼睛一亮:“差点忘了一件事!”

祖父不在,但她那“好岳父”可还在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