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四章 胶囊(第2/3页)
刘真问道:“头,这是炸弹?”
独眼龙点点头,用镊子夹起电子物,若有所思:“十年了,没想到还是见到了它。胶囊炸弹,纯手工打造,电池续航超过七天,可遥控和触发引爆。体积小,可藏匿于钢笔,项链,钥匙,玩偶等金属物品中。同时可以进行针对性的隐藏。”
现代检查炸弹两种方法,一种是X光,X光难以穿透高原子序数的物质,比如金属铅和非金属混凝土。只要对胶囊进行一些处理,就可以避开金属检测仪和X光。第二种是机场常用的吸气法,将空气分子吸入一个设备中,在设备中分析是否存在炸弹元素。胶囊处理干净再进行密封,也可以对抗吸气检测仪器。
独眼龙点根烟,道:“老子的左眼就是它报销的。”
十年前,独眼龙在伊拉克首都绿区做情报工作。一天,因工作需要他和一位文职官员见面,文职官员拿起桌子上的钢笔准备签名。官员刚拿掉笔帽,藏匿在笔帽内的胶囊当场爆炸,文职官员当场死亡。威力并不是很大,经过尸检,一共有三枚致命碎片,两片射入咽喉,其中一片割断动脉穿透咽喉。还有一块很小的金属片射进文职官员的胸膛,刺破了心脏。
同一天,在美国使馆也发生了类似案件,一名武官吞服一枚胶囊药物后死亡。事后发现,有人掉包了武官的药物。由于瓶子内剩下一颗胶囊药物是伪装的炸弹,官方拿到了胶囊的原型。
在内部示警后,盟友们全面排查。法国情报部门在本国大使的汽车找到一枚很隐蔽的胶囊。这颗胶囊位置非常贼,一旦爆炸,能击发前座气囊,利用气囊炸晕或者炸懵司机的特点,制造一场车祸。这枚胶囊为遥控引爆,只要歹徒跟踪上大使的汽车,在大使汽车使用反跟踪侦查时,或者是高速行驶时引爆炸弹,就可能会要了车内人的命。
反跟踪侦查是在无法确定是否被跟踪时采取手段,简单说就是加速,加速到超过道路限速50%左右,如果可疑车辆跟随加速,那么对方就是跟踪。假设甩掉可疑车辆,无所谓对方是不是跟踪。(超速50%扣12分。)
这玩意威力不大,但隐蔽性强,容易通过安保排查,因此美国和盟友的情报机构非常重视。最终他们逮捕了一名大学教授。这名大学教授四十来岁,他有能力制造这种胶囊炸弹。经过调查,他向恐份推销过胶囊,可惜恐份更倾向于更大,更强的炸弹。在事发十天前,有人找到了教授,他要四枚胶囊,其中一枚为钢笔触发型炸弹,两枚为被胃液溶解后炸弹,一枚位遥控炸弹。
教授称要做胶囊并不难,难的是触发方式。最容易制作的当属遥控胶囊,不过遥控胶囊很容易被发现。其次是触发式胶囊,要让歹徒能快速安全安装,还能保证有效引爆。歹徒提出的胃液溶解胶囊最难的,不过教授还是做了出来。
教授在被捕48小时后才供述,此时掌握胶囊炸弹技术的教授三名学生已经逃离巴格达。在接下去三天内,这三人相继被捕。经过审讯,情报机构认为三人没有单独制造胶囊的能力。
胶囊炸弹昙花一现,就此消失在历史中,直到十年后,独眼龙再次看见弄瞎自己一只眼睛的胶囊炸弹。
独眼龙拨打电话:“过来介绍你认识一位老朋友。”挂断电话,将一包文本资料拿出来。
梁袭道:“我先走吧?”
独眼龙道:“怎么行呢?第一次见面,大老远送东西来,现在是下午六点,怎么也得吃个饭对不对?”
梁袭道:“不用了。”
独眼龙:“梁袭,你是不用了,我手下怎么看我?给我点面子好不好?”
梁袭笑了笑,道:“随意就好。简单点。”
独眼龙道:“客人的要求就是我的追求,刘真,通知加份简单点的盒饭。”
梁袭当时看着独眼龙不会说话,独眼龙不在乎,把资料一推,道:“一起看,我一只眼睛忙不过来。”
梁袭随手拿了一份资料翻看了两页,手在资料上一放,问道:“怎么称呼?”
独眼龙道:“有人叫我坎特先生,有人叫我哈肯,有人叫我头,更多人叫我独眼龙。我喜欢独眼龙这个名字。”
梁袭道:“哈哈……独眼龙,饭我不能吃,资料我也不能看,我得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