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六座城(第2/7页)

“老人家这是啥都能推到李延亭身上了,”赵佶哭笑不得。

李延亭每天都要来看一看林觅有没回来,中午来的时候看到娘回来了,很是欣喜,忙来帮她拎东西,接她回家,去与客栈老板结了帐,便带着娘回家去了。

“最近城里和村里可有事?!”林觅道。

李延亭摇头道:“没什么大事,只是京里乱了乱,回家再说。”

林觅心一抖,点了点头。

一时回了家,果儿和家里人都高兴疯了。林觅哄了她半天,抱了她半天,她才跑去厨房去看海鱼和虾,吃糕点果子去了。

李延亭才扶林觅回了屋,道:“不少流民涌入京畿三城,被挡在外了,不给进京。大臣们应是瞒了那一位皇帝,然后自己在三城驱散,然后激起民愤了,流民成势,围住了三城,事情瞒不住,传入了京城,现在僵持着呢,流民足有数十万之众,人数还在不断的增加。他们几乎切断了京城向外的消息渠道和粮道信道。这样下去,再不解决的话,只怕各郡县也要被梁王策反了……”

林觅听的头都皱了起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要粮,然而前线也要粮,粮若给了流民,前线就供应不足了,给了前线,流民又解决不了,现在这个时候,谁又能紧急调粮入京呢,前线都紧张着用粮呢。”

赵佶听的不太对劲,道:“要出事啊。”

三人一时都没说话,只是气氛确实是不太好。

预感就是预感,有时候这个第六感说不清楚,但是它就是心理的一种预示,很可能是会发生的。

虽然有点玄乎,但其实也是符合一定的事情规律。

这个时候若是他们是京里的帝王,会做什么呢?!既然解决不了就只能杀了。否则越拖长,整个天下都被拖垮了。京中陷入这种危机,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因为京里解决不了困境,各郡县便会被求助,然而各郡县也各怀心思,也未必肯相帮。

最重要的是,越是解决不了,越是恶性循环,拖的越久,这朝廷在各诸侯眼中的威信几等于无。

接下来的事情是可以预料的了。

赵佶道:“延亭,你可有准备。”

李延亭道:“我会紧急关注消息,不得已的话,我会做的。”

朝中一旦驱散流民,甚至动杀戒的话,流民便会四散离京,到时候若有很多簇拥而来,这附近的城池一旦被攻陷,后果不堪设想……

几乎会寸草不生吧?!

流民穷凶极恶,在京中经过那样的事情,一定会死伤无数,而活下来的要么特别的强,要么,就残害了其它的弱民,什么情况都有可能会发生。所以李延亭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赵佶叹了一口气,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他黯然的蹲到一边去了。想来是忆起了自己的大宋。

林觅对李延亭道:“这个时候若是外族再来掺合一下边关,就更难了……”

李延亭道:“就怕怕什么来什么。”

“延亭,”林觅道:“奋起为雄是为自己,也是为了天下苍生,要做的你就去做,娘存了不少粮,种了不少,囤了好多,只要拿出来,就能活很多人。”

“我明白,娘,但是这个粮只能一步步的拿出来,我已经和王亲家在做了,只是这个需要过程。”李延亭道:“幌子立起来,等城池弄定了,若是流民来,我便招纳收编起来,慢慢来。不能急。只是穷凶极恶的,还是要开杀戒。”

“衙门和府军,你能弄得定吗?!”林觅道。

李延亭道:“我有自己的势力,站在背后就行了,不必亲自出面。”

“好,好,好。按着你自己的步调来,”林觅道:“只是你需要谋臣。”

“我虽有招纳,不缺人,然而,若论大才,这天底下又有谁能比娘更清醒更有大局观。娘给我指明了路,我不会走错的。”李延亭道:“放心吧,娘。其它的谋士,一些细节上的建议,我只采纳一二也罢了。必会保住这里的。”

林觅的心才慢慢平复了下来。

“我等京里的消息,若是乱了,我会马上接延寿他们进城。只是村里,却不能全部接来,不过,只要控制住了局势,问题不大,后山之上,有傀儡等人驻扎,目前他们已经有了些装备,革衣,刀剑这种,”李延亭道:“有一战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