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发配(第6/7页)
雍正心累的难受极了。
“原本宝亲王也不至于此,只怕是五爷消失的无影无踪,半点踪迹也没有,查不到任何,叫宝亲王不安了。”苏培盛道:“这件事上,的确是有欠妥当……”
面对未知,人总是会先乱阵脚的。
雍正怔了一下,不吭声了。
可是告诉弘历秘密吗?!也不现实……
这个误解,好像对弘历确实是有些不公平。可是,对弘昼也不曾公平过啊。以前遗失的,现在弥补而已。雍正头开始痛了。
至少,他能平等的正视这两个儿子身上的优缺点,不偏袒,做到公平就好了。
然而,也许这种公平本身,就是对弘历的不公平。
这世间的所有事,都是难以两全的。
不管如何,弘历还是收拾了一下,出了苏州城,一路去沿海一带了。
那里并未开发,只是小渔村,更多的,还有芦苇荡,无边无际的江堤,以及河堤。从这里开阔的地方看出去,是没有尽头的大海。
这三处,都是出水口。
这里荒废,而对弘历来说,打发来了这里,就是发配本身。相当于现代的一级都市人,突然要去偏僻的鸡不拉屎的地方去工作的心情差不多吧。
风潇潇兮易水寒,悲壮一去兮,难免心生怨忿怨尤,还有浓浓的不甘心!
他想要的答案,没有半点得到,反而因为此,而被发配去这样的地方。也难免会生出怨心来。
这种怨心,还需要时间去消化和平息。
至少现在,他是做不到的。
而此时弘昼在哪儿呢,风吹着,沙吃着,到嘴里,鼻子里,眼睛里。他也半点不叫苦。
而且吃的军粮,也确实是难吃,更别说取到的水了,那水也是黄浑黄浑的,一静置,就全是沙子。
弘昼是真没想到这风沙会这么大。
也对!这个季节,正是艰苦的时候呢。别说他了,很多军士们都被风吹的冻的裂开了口子,手上一道一道的,像皲裂的土地。
他穿了一身铠甲,骑马来蒙毅帐下议事。
进了帐,便道:“拜见蒙将军!”
蒙毅看了他一眼,这段时间,他是真的高看了一眼这小子。先前在咸阳时,因为印象太深刻,所以看到一路上的严谨的他,真的很不习惯,就等着这小子露出真面目呢。不止他一个人这么想,所有人都是这样想的。
可是弘昼并没有,一直严守军中的规矩,并不是那个以一己之力而挑衅军纪的人。
始皇给他的配置并不低,一军,几个营,相当于一个旅了,而且是单独效命于弘昼的,不是听命于蒙毅的。他原本可以不听蒙毅的调度,自行安排是可以的,可他并没有这么做。
蒙毅还真思考了一下始皇的用意。
想来是怕弘昼不听话,犯了军纪,引了众怒,蒙毅要斩他,因此给了这个后军与他,意思是让他自保。
也不知这小子到底什么来头,弄的始皇这样重视他。连这样的安排也做了出来。
原来的始皇可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有私情。
而始皇依旧这么做了,这就说明一件事情。
就是这小子,绝对是不能失的人,是始皇真正在意的,放在心上的。
也因此,哪怕他真的犯了军纪,也是不能杀的。
也许始皇想告诉他们的正是这一点。
本来嘛,想着既然如此,能忍就忍他,他不死就行,哪怕犯了军纪,不能斩,哪怕真的拖了后腿,还得分兵去护他。但是没想到,这么太平。
这也叫蒙毅有点不安。这种不安,就是一种感觉,相当于一个悬在头上的石头,你不知道它到底什么时候会突然掉下来的不安。
他宁愿它快点掉下来,落到实处呢,也总比现在这不上不下,不知道他到底怎么发作才好呢。
因此众将对他都挺慎重的,相当于防范一个不定时要掉的石头,很慎重。
蒙毅道:“坐。”
弘昼在下首坐了,道:“我发现了一点奇怪的踪迹,想去另一路追踪一二!”
“什么踪迹?”蒙毅道:“追踪是斥侯所做之事,不必你亲去。”
“已经派出斥侯营的人去了,去了三批,皆无一人回!”弘昼道:“此处关键,不在于是叛军,而可能是胡或匈奴人。”
秦人对关外的人,是极敏感的,蒙毅吃了一惊,道:“胡说!此处是关内,如何会有匈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