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长公子回(第5/7页)

扶苏点点头,看了一眼书架有几排,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汤池准备好了,扶苏便去沐浴了一回,清洗了头发,放了下来,宫人擦干,他便躺到榻上睡下了。

一路几乎没怎么休息,以为咸阳出了大事,是带着亲卫营疯跑一样回来的。现在看到始皇无恙,他的心终于稳了下来,竟是沉沉睡下了。

连始皇来了,都不知道。

宫人吓了一跳,始皇示意他们下去,宫人不敢再出声叫醒扶苏,便战战兢兢的下去了。

始皇走到榻旁边,心情是五味陈杂的。

以前的自己,看的是天下,心里装的是天下,也得到了天下,后来他的眼界就放到了很长远和更虚无缈飘的事情之上,他很少低头去看自己的臣子,身边的宫人,武将,儿子,还有百姓,那些黎庶小民,那些六国的黎民百姓。

小老太说的其实很对,如果,他看多了太高的目标,也得学会低头去看看脚下的路,身边的人,才会走的更远,实现更大的更高的目标。始皇的功业,无人可比,然而还需稳固是大学问。

他得学会去看小老百姓的生活,去培养与儿子的情份,以及,潜移默化的彼此影响。

小老太说的虽不客气,其实更深层的事,她没敢说,但是始皇听一知三,她要他学会去尊重儿子,平等的看待这个灵魂,而不是只是一个臣子和儿子的身份,而扶苏身上,也有很多他要学的东西,这是她想说,但没能说出口的。

始皇定了定神,看着扶苏的侧脸,瘦了不少,一路回来,必是车马劳顿不堪,心还提着。肯定是苦的,可这孩子从不叫苦。

也是,身为秦国的公子,没有叫苦的资格,终究与普通人家的公子哥儿,是有很多的不同的。

而在情感上,身担重任的秦公子,也未必如平常人家的公子哥儿那样得到很多的填补。

始皇不禁忆起自己在赵国的经历,自己原先就有遗憾,难道让扶苏也与自己一样吗?!虽然他并没有再去为质,以后秦国的公子都不用再去为质,可是也没有必要非要让孩子吃苦。

做老子的,总得,总得……

他的心态得改,可以学一学雍正,雍正是没空理会儿子们,而他,其实是没耐性和耐心去理会儿子们。

以后这个继承者,总得培养出来,无论是从血缘上,情感上,还是观念上,能承前启后,一脉相承,哪怕理念有些地方是真的不同,也没关系。

最重要的是,他是自己的延续者,而不是直接否定全盘者。

在他活过来的那一刻,其实一切都已经改变了,既然是接续来的人生,至少要与以往不一样。

至少对扶苏,对秦国,对臣子,对百姓都要不一样,才不愧这接续的人生,和自己的奇遇。

现在的始皇的心态,真是以前不能比的。

他看着扶苏,一想到他傻傻的真的自尽了,心中一痛,又是一酸。

终是好孩子!

以后总得将他当成是平等的生命和灵魂去看待。不光要教他,更要多听听他的意见,他的见解,他的心声。

不敢妄想说一朝一夕而成就互相信任的生命,也未必能做得到像雍正父子那样的皮,但是至少有人矫诏的话,他会对亲生父亲有点信心,而有勇气来问问自己的决策,而不是真的信了,一声不吭的喝药就去赴死。

多傻啊。

也多不信任自己啊。

始皇微微叹了一口气。这一刻,难得的忏悔起自己这个做父亲的不合格。

一直以为,国君都是那个德性的,忙,而且就算得闲了,也没那闲功夫与儿子孙子的瞎折腾,说废话。这一刻的始皇难得的反省了反省自己。哪怕只是为了秦的江山的继承人的培养,也得耐下性子做一个亲子关系的更进了。

野心勃勃者,似乎都将精力放到了别的所谓大事之上。很少去反省父子亲情的种种。

如今始皇过五十了,这一刻倒是悠闲了下来,心态上,也有了很多很多的进步。

他伸出手,似乎想摸一下扶苏瘦瘦的脸,然而终究是因为太不熟悉,太不习惯,最终只是抬了抬手又收了回来。

天家父子,终究是难以像普通人家的父子这样的。

始皇回正殿去了,不禁想,要是如同那雍正能下狠脚,去踢他家老五,那般亲密,委屈能说出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