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小节与大义(第2/4页)

说白了,让外放官员在圣旨上自行填写政令,怎么办事方便怎么来,这便是典型的“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

事情办成了,那便是皇恩浩荡,圣人圣明。

事情办砸了,那就是执行官员假传圣旨,罪大恶极。

反正横竖都是天子有理。

如今基哥这么玩,可以说已经把颜真卿逼到墙角,退无可退了。

要不然,他又怎么可能拉下脸来,到方重勇这里来求助呢。

“颜御史如果真要某说的话,那某只能说,这玩意是成也萧何败萧何。

如果能不用,那就尽量不要用。”

方重勇言简意赅的答道,说了一句正确的废话。

这种“盖印留白”的圣旨,有点类似于钦差大臣手里的“金手指”。用了,自然可以瞬间制服不服管教的地方官僚,使得政令通达。

但使用这玩意的钦差大臣,也要承担使用金手指的风险。

地方官员,那是有权向朝廷上书告状的!

真要闹起来,其间斗法谁输谁赢,真还要两说!

方重勇现在就像是个牙膏一样,颜真卿挤一下,他就说一点。

也真就只有一点!

“若是不用圣旨,难道……让本官下令,叫银枪孝节军去地方上那些大户家中直接抢么?”

颜真卿疑惑问道。

“颜御史兹扰地方,贪赃枉法也就罢了,你自去便是。

某看在同僚的份上,只当是眼睛瞎了看不见。

但颜御史拉某下水就不对了,银枪孝节军是为大唐横扫西域的功勋部队,岂能做打家劫舍那样的事情?

就算某肯干,忠勇的将士们也不肯呀。”

方重勇摇头叹息道。

他这态度很明显了:不管你怎么暗示,反正我就是不上套!

方重勇这招打太极,可把颜真卿给急坏了。

“此番南下筹款,事关大唐安危,请殿下教我。”

颜真卿对方重勇叉手行礼道,也不敢再像之前那样端着架子了。

看到颜真卿服软,方重勇这才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颜御史,某问你,吐蕃人若是冲下高原,一路势如破竹向东进发,最快需要多久能打到扬州城?”

哈?

颜真卿一愣,万万没想到方重勇问这么一句,看上去跟话题毫无关联的问题。

“就算大唐不在了,吐蕃人要打到扬州,那也是难如登天啊!”

颜真卿苦笑道。

“对啊,这个道理朝廷明白,你我都明白。而扬州本地大户不傻,他们也明白呀!

所以朝廷边军如何,朝廷禁军如何,他们一点兴趣也没有!

对于那些人来说,他们良田遍地,商铺满街,旗下佃户帮工无数,数钱都数到手软。

吐蕃人打不到他们家,契丹人打不到他们家。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某一位皇子政变上位,他们都还是该干啥就干啥。

反正,那些是是非非离他们很远,他们也对朝廷谁当家,感觉无所谓。

现在颜御史要去扬州,告诉那些人,现场朝廷困难,他们必须要拿出真金白银出来,给朝廷筹建禁军。

你说,他们能乐意么?”

方重勇一番话下来,把颜真卿给干沉默了!

在颜真卿看来,现在朝廷困难,两淮江南不比河北,这些地方远离战端,承平日久,都是托了大唐的福。

这些地方,这些人,难道不应该对朝廷心怀感激么?

就算自己不用强,多多少少也能搞点钱吧?

可是听方重勇一说,他才发现自己想得太天真了!

心怀感激?不存在的!

良田是老子从先人那边继承下来的,跟你朝廷无关。佃户帮工们给老子做事天经地义不偷不抢,老子的家财万贯都是勤劳致富,和你这狗朝廷又有什么关系!

老子又不造反,你也不要妨碍老子做富家翁!

果然,应该还是这样想的人比较多吧。

淮南江南偏安一隅,地理条件都是天生的,活该就是安逸,这些关你朝廷什么事!

某些两淮江南的大户会如此做想不奇怪,人之常情罢了。

就好像很多大唐官员,都认为在任上办了点差事,是自己的本事,而跟朝廷的体系一点关系也没有。

诸如唇亡齿寒,负重前行之类的概念,他们就算明白,也会佯装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