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色厉内荏的方大使(第3/4页)

一旁的翻译,将这句话翻译给阿布穆斯林听,后者听到以后,哈哈大笑道:“大唐军队在西域各国烧杀抢掠,我们是在他们的请求下介入的,并无攻略这里的心思。”

所谓谈判,有时候就是互相之间各说各话。或者一方想谈,一方是在故意浪费时间。不说谈判的内容,就说谈判这件事本身,就是一场不动手的战斗。

阿布穆斯林是在胡扯,封常清也不见得是在正儿八经的警告。说白了,就是斗智斗勇!

“不管怎么说,大食军队务必要退出这些地方,否则我们将会三十万大军横扫河中府,包括木鹿、安息、贵霜等地。勿谓言之不预!”

他说完后,翻译面露难色,用生涩的语调小声问封常清道:“最后一句怎么翻译?”

“你直接跟你们总督说,只要你们不收敛,我们就要动手了!”

封常清没好气的骂道。

等翻译将他的话用大食语翻译给阿布穆斯林等人听,在场众人无不用看傻子一样的目光看着封常清。

你踏马还真是敢说啊!

要是高仙芝说这话,他们还会认真一下,毕竟高仙芝跟他们一路恶斗,血流成河,他说出来的话是有分量的。

可你们一个兵都没派,至今连一个大食士兵的面都没有见过,就在那大放厥词说什么三十万大军!

小孩,你真上过战场么,知道三十万大军是什么概念么?

阿布穆斯林感觉又好气又好笑,都懒得去反驳封常清的“豪言壮语”了。其中槽点太多,以至于他们这些人都不知道要从什么地方说起。

这位方大使的色厉内荏,从封常清的话里算是洞中窥豹,可见一斑了。

既然他们这么会说,那就让刀剑在战场上辩论吧!

“送客。”

阿布穆斯林吐出两个字,带着一众将领转身就走,都不屑于送封常清出城堡。

他一边走还一边对齐雅德萨里说道:“以后再有这位方大使派出的使者,一律让他在外面晾一个晚上,再带来问话。”

……

刚刚天亮,塔拉克镇最大的一个院落内,高仙芝从怀里掏出方重勇写给自己的密信,心中犹豫,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方重勇密令他将大食人引到怛罗斯决战。这里距离石国五百里,距离碎叶城五百里,距离宁远国的国都渴塞城四百里,是一个军事和交通上都非常微妙的地方。

离安息那边更远的地方,大食人不会过来了;而离那边更近的地方,对于唐军的后勤运输,又极为不利。

只有这个地方,大食人愿意决战,而且双方的补给线,都是五百里!

在西域打仗,其玩法和中原颇为不同,最主要就在于后勤这一块。

在中原,补给线都是依靠着所谓的“辅兵”和民夫,用手推车或者骡子拉运粮车,将粮食运到营地里。所以才有“战兵”与“辅兵”的区分,而且后者的数量通常比前者多很多,甚至是数倍差距。

可是西域不是这么玩的,也没法这么玩。

除了奴隶以外,没有哪个傻子会徒步在沙漠和戈壁地形中长距离行走,靠人力运粮别说是把粮食送到军营了,路上不被渴死就要谢天谢地。

西域绿洲与沙漠的地形,也让参战各方养不起辅兵。没错,这里养一个人消耗太大了,就算有粮食也受到水源的限制,当真的养不起。

运粮的主力,是骆驼,而且只有骆驼,连马匹都不能胜任长期沙漠中驮运物资。

西域大多数地区,除了漫漫黄沙外,都是据点一般的绿洲。类似环境就注定了在这里打仗,规模不可能很大,而且必须依托绿洲本地来提供物资,要不然连水都喝不到。

同样,后勤的限制,让交战双方“一波流”和千里奔袭,成为常态。

无论胜败,打完就走。战略相持,反倒是不可承受之重。

高仙芝感觉到手里这封方重勇写来的信,有千斤之重,不可轻忽。他在犹豫,要不要信任方重勇呢?

谋上不得,而得其中;谋中不得,而得其下。

高仙芝原本是想谋划横扫石国,大败黑衣大食,以成就不世功勋。现在看来,已经是黄粱一梦。

如今,这条路已经渐渐靠近方重勇所谋划的路线:在怛罗斯全歼黑衣大食主力,然后横扫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