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永不妥协(第4/5页)
当然,也不排除是对方主将故意露出来给某看的。”
“果然如此。”
方重勇微微点头道。张光晟的回答,跟自己所料的完全不差。
吐蕃将领当然有条件享受最好的待遇,可是吐蕃军普通士卒就难说了。吐蕃是农奴制,等级森严到不可想象的地步,这些陋习在行进打仗的时候也会有体现。
现在的吐蕃人,他们着急了啊!
方重勇瞬间推测出了很多之前不太确定的细节。
看来罗城那边,吐蕃人也没有得手。之前自己为了向朝廷叫苦,假戏真做演得吐蕃人要来了一样。沙州各地都坚壁清野,物资大半都运到了城内。所以吐蕃人在城外搞不到什么补给!
别看吐蕃人现在还拿着端着,其实在烈日不断烘烤之下,再加上缺粮的影响,实际上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按吐蕃人的习俗,应该是将你剥皮以后,身子整体奉还,以震慑城内守军的。
某料定吐蕃人现在已经快到撑不住的时候了,所以才冒险一试。”
方重勇一脸诡异的对张光晟揶揄道。
“不瞒使君,这一趟可把某给吓坏了,您就不要再吓我了。”
张光晟苦笑道,他当然知道方重勇是在开玩笑。
“没事,你再跑一趟,就说五日之后,我们接收城外百姓入城。
你还要告诉吐蕃军主将:我沙州百姓视死如归,哪怕守十年八年,也能守住沙州。四面城门已经堵死,让他们不要想歪心思了。”
看到对方还没动,方重勇拍了拍张光晟的胳膊说道:
“放心,你这样的壮士,吐蕃主将搞不好还会赏赐你。这次回来,本官亦是有重赏。”
“某不是怕死,只是怕死得不值得。既然使君觉得此行无碍,那某就舍身一回吧。”
张光晟拍拍胸脯,信誓旦旦说道。
写在国耻日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而国耻日的历史教训,似乎更加深远一些。
穿越者为了某种“盛世情怀”,希望可以改变过去,其实这种想法是人之常情。比如说穿越者穿到918,就希望能改变丧权辱国的种种屈辱。
想法很好,但基本上没有实现的可能。
穿越到唐代亦是如此。
开书前我再三斟酌,要不要走“上层路线”。后来发现,除非是放弃历史固有的逻辑,否则死路一条。
这便是很多读者经常跟我说的:历史可以不讲逻辑,但历史文必须讲逻辑。
打个比方。
每天出门,我在理论上都可以捡到一百万。如果真的有所谓无所不能的神,而我又是“神选之子”自带幸运光环。通过这样的巧合,便能使我过上很好的生活了。
那我作为一部小说的主角,为什么还要努力?我努力的意义何在?
再比如说,我是个身无分文的凤凰男,就因为长得帅,哪怕啥也不会还疯狂劈腿。在无所不能的神的照拂下,通过一系列的“巧合安排”,也可以娶美妞,走上人生巅峰。
既然这样,我努力的意义何在?看书的读者,认为“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这种逻辑套用到历史文里面,是很可怕的。这已经不是书好不好看的问题了。
很多看起来的历史悲剧,其实只是历史的选择,错过了A,还会有B。前面不栽跟头,后面就免不了吃大亏。历史浩浩荡荡就像是大河一般,挡是挡不住的。
关键在于后人是如何看待那一段历史的。
因为历史是残酷的,苍茫的,无情的。
不谈国内,我就说波兰。
这个国家在历史上几次被灭国,又几次被扶持起来。
但是这个国家的“人民”,有没有从这些悲惨的历史当中得到教训呢?
从我所知的情况看,答案是几乎完全没有吸取什么教训。
现在的波兰,依旧跟几百年前一样,毫无长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这个老师在那里站着。它讲述知识是一视同仁的,甚至不分国籍。本国人同样可以从外国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但它的学生,也分上进好学的,跟不知长进的。
过去的事情便已经过去,无法改变,关键在于,它的后人,会怎样看待这段历史,从中又能得到怎样的经验与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