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显隆帝的愿望(第7/15页)
一人可当百万军,这可绝不是说说而已。
刘霖对于青莲道长吴全义以及竹林剑仙姚言还是很感激的。
有了二人的加入,安西军之前无法做到的事情终于做到了。
当然,对于刘霖来说,这只是一个契机。
接下来到底要怎么做还得看之后的发展。
慧安法师被杀之后,整个西域叛军瞬间就土崩瓦解。
整个西域完全就处于溃散的形势下。
这个时候刘霖只要率部登高一呼,绝对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复西域。
安西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已经失去了对于西域的控制权。
西域三十六国也是对安西都护府和大周朝廷阳奉阴违。
他们明面上尊奉大周为宗主国,背地里却在搞着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着实是令人作呕。
刘霖其实已经忍了西域三十六国很久了。
他并非没有给过西域三十六国机会,可是现在看来,这些家伙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的。
这种情况下,刘霖自然不能再有任何的犹豫,而需要率领安西军勇猛冲锋,把西域三十六国打服打怕。
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但是刘霖不会有任何的犹豫。
他知道这并不容易,但是刘霖必须要试一试。
西域必须要一统,必须要在大周的版图之下。
不仅如此刘霖还要把大周的文化向整个西域推广。
如此一来就可以靠着文化慢慢的同化西域三十六国。
中原文化的张力还是很强大的。
这一点是一般的小国所比不了的。
刘霖虽然只是一介武夫,却对儒家文化很感兴趣。
在他看来必要的话甚至可以请浩然书院的弟子来西域讲课。
未必要山长他老人家亲自出手,但是一定得要有书院的人坐镇。
毕竟书院的影响力实在是太过巨大了。
这种情况下不管发生什么,都能够最大限度的给到西域三十六国潜移默化的影响。
久而久之,西域三十六国就会变得由衷的推崇中原文化,会逐渐把自己当做中原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影响这种事情是潜移默化之中发生的。
刘霖很清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想真正意义上让所有的西域三十六国臣服,必须要靠文化影响。
这个过程或许会持续很久很久,但是刘霖不在乎。
因为他知道自己一定会做到的。
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诉求,而是所有安西军将士们的希望。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或许会面临极大的挑战,但是只要大家能够一条心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事已至此,刘霖必须要尽可能的推进这一切,看起来或许会无比艰难,但只要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一个高效的状态,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如果有必要的话刘霖甚至愿意在西域三十六国中建立书院。
这当然不是浩然书院那样的顶级存在,而是起到了一个宣传儒家文化,宣扬中原张力的存在。
如此一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影响,西域三十六国应该就会对大周文化变得愈发熟悉了。
刘霖知道朝廷会对此喜闻乐见的。
尤其是显隆帝最是好大喜功。
这种情况下显隆帝肯定会想要在他有生之年看到西域彻底的臣服。
这样一来,多年以后的史书上肯定会对西域之战浓墨重彩的书写一番。
而这番文治武功最终肯定会落在显隆帝的身上。
只要显隆帝能够获取到名声,他肯定会支持安西军的行动。
整个过程并不会让显隆帝花费太多的心思。他只需要轻轻的勾一勾手指,就会有人迫不及待的替他卖命了。
如此一来刘霖就要就细节跟显隆帝沟通好。
只要显隆帝觉得没有问题,那就真的不会有什么太大关系了。
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显隆帝发现有一些不妥的地方,那问题可就大了。
刘霖很清楚显隆帝最是多疑。
尤其是对封疆大吏,以及领兵在外的将领。
王忠益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刘霖很清楚自己不能成为王忠益第二。
王忠益之所以会落得这种结局,就是因为在一开始的时候没有意识到显隆帝的逆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