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吴渊的风投(第2/3页)

问题是现在陈知州和吴家主已经是绑在杨沅这条绳上的蚂蚱了,这马屁拍也就拍了。

吴渊赔笑道:“小女眉真,相公那日是见过的,人倒也乖巧懂事。

如果相公不嫌弃的话,就叫她随身伺候,奉茶研墨。

相公没有后顾之忧,才好殚精竭虑勤于公事,泽被我潼川百姓。”

杨沅知道,吴渊这是正式打算投效到他门下了。

而且,吴渊没避着陈士杰,这两个人果然是深度绑定的。

杨沅此时如果推诿,吴家和陈知州是不敢把全部筹码押在他身上的。

杨沅忽然想起了那晚见过的敬酒少女,轻灵婉约,如一尾银白色的美人鱼,倒是不讨人嫌。

杨沅便笑笑,转悠着酒杯道:“本官尚未就任,传出去须不好听。等我在府治安顿下来再说。”

杨沅看了吴渊一眼:“吴家经商,人脉广泛。

这些日子,你可以打听打听大理马和吐蕃马的路子,有了眉目,便去潼川见我。”

吴渊本来见他没有当场答应,心里还有点惴惴,怕他这是缓兵之计。

待听杨沅交代下任务,让他联络河曲马和滇马的买卖渠道,一颗心才放了下来。

陈士杰一旁听着,杨沅还未到任,竟已思量购买战马,心中一块大石便彻底落了地。

滇马方面还好说,但是河曲马……必须经过成都府路或者利州路进来。

杨沅既然吩咐吴渊打听购马途径,那也就是说,只要能联络上卖家,运输便不是问题。

可他还没正式上任呢,就这么笃定,他一定能打通其他几位封疆大吏的地盘?

联想到成都府路经略安抚使乔贞,也只比杨沅早到任半年多,而且两人曾同衙为官,陈知州心里便明白了什么。

杨沅确实是想买马,他手里至少得有一支精锐的骑兵才有底气。

但是他事先调查过了,就算西军里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骑兵,这还是账面上的骑兵。

兵额为骑兵,实则无马的步兵,又占去了其中一半以上。

而剩下来的真正骑兵,还有马种的问题。

西北马突击力强,长途奔袭也强,用来做战马倒是没什么问题。

可大理马翻山越岭、驮运辎重倒是最佳,骑着它去打仗就不行了。

西军中还有部分战马,就是滇马。

杨沅上任之前,就有一个他的认知:战争的发展史,就是武器装备的进化史。

不然,你以为他把萧千月软硬兼施地请来潼川做什么?

当初把萧千月、王长生、寒千宸等人请来时,最难请的就是萧千月。

毕竟人家在临安老婆孩子热炕头,过的挺舒坦的。

但他那双妙手,杨沅看上了。

以后要在军备武器上下功夫,少不了萧千月这个大匠。

杨沅现在已经交给萧千月一个任务,调整火药配比,试验不同效果。

什么比例最不容易炸膛,什么比例爆炸威力最大,不同配比的火药可以拿来做不同的武器。

还别说,萧千月对这个挺感兴趣的。

至于王长生和寒千宸,那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说不得勘挖矿产、筑造城防他们就能起上大作用。

而马,也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军事装备。

要解燃眉之急,他只能买,而且还得有一个稳定可靠的渠道,这个只能依靠世居川峡的当地商人。

至于和战马相关的一些问题是很好解决的。

比如现在宋军对于骑兵的运用有着重大错误,他们一贯是把为数本就不多的骑兵打散了分配到各个步兵部队,用于掩护步兵作战,根本无法发挥骑兵的巨大作用。

但这种战术上的认知错误很好解决,难的是先有一批合格的军马。

离开庄园的时候,陈士杰和吴渊没有急着上马离开。

两人出了庄园,沿着道路并肩而行。

田间正有农夫耕作,他们的随从则牵着马,慢慢地跟在后面。

陈士杰道:“我现在相信,杨子岳此来巴蜀,是要有一番大作为的。”

他看了吴渊一眼,欣赏地道:“吴兄的眼光比我毒辣呀,我尚在犹疑观察的时候,吴兄你已经果断出手了。”

吴渊和陈士杰自然不必有所隐瞒,他苦笑一声道:“吴炯密投利西,所以在他身死之日,我就没了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