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杨学士很高啊(第3/6页)

你却对我大金接伴使拳脚相加,莫非真不怕我金国刀兵之利吗?”

杨沅明知故问道:“足下是?”

“某,金国接伴副使朱宋璋。”

杨沅马上对他长揖一礼,那一派斯文风度,仿佛刚才抡起拳头打人的和他全无干系。

杨沅温文尔雅地道:“原来是朱副使,久仰,久仰。”

朱宋璋并不领情,寒着一张脸道:“本副使也是久闻你杨学士大名了!你是宋国三元及第的大才。

不想今日一见,言语如此粗鄙、行动如此粗鲁,真是让朱某大失所望。这就是你宋国状元的风采吗?”

杨沅摇头道:“朱副使此言差矣。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有德则乐,有乐则久,故吾宋室,素以德行修交通好,睦邻各方。

今二国治戎,某不才,勉为使者,不胜其任,诚惶诚恐,惟求不辱君命。

贵使以礼相待,吾自以礼待之。贵使以力相待,若移为君,汝何为?”

朱宋璋的汗刷地一下就下来了。

彼其娘之!

你在说些什么鬼东西,我听不懂啊!

这众目睽睽的,颍州地方官府的官员还有当地士绅名流全都在,这……我……

虽说勉勉强强、马马虎虎的,他也能大概其的听懂那么一点。

可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道理,朱宋璋也是明白的。

这种外交场合,要是答错了话,有辱于大金国,皇帝陛下岂能饶了我?

朱宋璋虽然没什么文化,可是作为一个贼,他并不乏心机。

他虽然听不懂,也大概其明白杨沅这番话,是在对他解释为什么言语粗鄙、行动粗鲁。

朱宋璋便故作理解地叹息了一声,应答道:“诺,贵使苦衷,吾知矣。”

朱宋璋心虚的不行,硬生生跩出一句文诌诌的话来。

他生怕杨沅给他再来一篇古文,赶紧肃手道:“贵使远来辛苦啦,可先往城中馆驿下榻。

我等已备下丰盛的酒宴,稍候为贵使接风。明日一早,我们便护送贵使往燕京去。”

杨沅也是心虚的不行。

他来的时候倒是做了一点准备,谁让他“三元及第”的名声太响亮了呢。

不过,他可没想过金国接伴使会难为他。

刚才这段话,还是他从为完颜亮准备的话里硬生生挪过来的。

这时一看不用再跟人家飙古文了,杨沅便对朱宋璋点点头,友善地道:“有劳朱副使。”

两个文盲各自暗松一口气,朱宋璋便张罗着举行迎接宋国使节入城的仪式。

这年代,使者已经不“持节”了,转而以国书替代。

国书当然是要见到对方君主时才会拿出来,不必时时举在手上。

杨沅只管整理一下衣装,然后就在颍州官绅父老的迎接下,摆开仪仗进城了。

……

孔彦舟哪里还有脸面公开露面,就叫士兵扶着,回了他临时驻扎的衙门。

待他回去,才发觉浑身痛楚,内息有些不畅。

这让孔彦舟大吃一惊,照理说,他这一身横练功夫,不要说拳脚了,就算寻常钝器,也伤他不得。

当然,这横练功夫倒也没有江湖传说中的那般神奇。

比如说,刀枪剑戟他就难以肉身抵挡。

如果有大力士执数十斤的大铁椎,虽然是钝器,他也一样抵挡不了。

横练功夫的防御也是有防御上限的,如果对方的力量能够突破这个上限,他就抵挡不住。

可杨沅并没用兵器啊,只凭一对拳头竟能给他造成内伤?

孔彦舟心中好不郁闷。

比武,比不过。

比文,不敢比。

偏生此人对陛下有大用,这时又不能杀。

一向嚣张跋扈的孔彦舟,也只好捏着鼻子忍了这口气。

金人为杨学士举办的接风宴上,孔彦舟缺席了,由金国接伴副使朱宋璋主持,领颍州士绅为杨沅举办了一场接风宴。

……

接风宴后,回到馆驿,杨沅就把寇黑衣和肥玉叶请了来。

花音和小奈已经迅速地搜查了一圈,确定这馆驿中没有盯梢监视的人。

此去燕京,寇黑衣是要和他打配合的人。

谈判啊,当然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了。

而肥玉叶此来,就是为了救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