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学我放火?(第2/3页)
香璇呆了一呆,急声道:“为什么要七天后?你……你说话不算数吗?”
杨沅道:“我王二是个很讲道理的人,怎么可能说话不算数。只是,你听过他的秘密,如果你这时一走了之,你猜他会不会改变计划?那时,你告诉我的秘密还值钱吗?”
香璇语气一窒,道:“可……可你要是没防住他,被他暗算死了怎么办?”
杨沅叹道:“如果我死了,说明你的消息还是没起作用啊。一个死人的钱,你也肯要吗?你能拿的心安理得吗?”
香璇面红耳赤,讷讷地道:“那……那我七天后在这里等你好啦。你……一定要活下来!”
杨沅笑道:“你放心吧,祸害活千年,我王二,就是个祸害!”
……
杨沅离开“黛香胭脂寓”,便去了他的宅基地。
人到位、钱到位、材料是从楚行首那儿订购的,送来也快,他的这幢宅院工地,已经如火如荼地施起工来。
工人房、材料堆放地、建筑工地,热闹非凡。
杨沅装模作样地巡视了一番,暗中知会文天,让鱼字房山阴谍探暂且停止计划的执行。
从香璇姑娘告诉他的秘密来看,沈溪很可能利用他从兄沈当然对工匠们的控制,在这里为他制造一个什么陷阱。
而他正要找机会把他名单上的八个匠人弄走,莫不如将计就计,在摆沈溪一道的同时把人弄走。
而且唯有如此才能收拾沈溪,否则有这么一条地头蛇整天盯着他,防不胜防的,早晚出事。
于是,杨沅按兵不动,一面让老苟叔暗中盯着沈溪的举动,一面叮嘱山阴谍探注意从现在开始所有新加入的工匠和小工,尤其是那些与都作院工匠有频繁接触的新人。
他要挖好坑,等着沈溪跳进来。
为此,杨沅以身作饵,每天都到工地上大模大样地逛上一圈儿,然后再返回客栈。
丹娘和艾曼纽贝儿年岁相仿,次日由艾曼纽贝儿一起上街,买了衣服水粉等东西回来后,两人便迅速熟络起来。
此前杨沅没时间陪伴贝儿,贝儿样貌又有异于中原女子,所以便从不独自上街。
如今有了丹娘,杨沅又是每天都往工地上跑一趟,两个小女子便时常相约出游。
丹娘以前做游手时就见多识广。而艾曼纽贝儿对于大宋天下其实还谈不上多么了解,如今有了丹娘的陪伴,她们便能真正地走入民间,走在坊巷里,坐在乌篷船上,感受此间水乡风情。
青棠只跟她们逛了一趟街,就不得不留在客栈了。
这孩子把脚崴了。
后世人的口味是北咸南甜,可是在北宋,却是北甜南咸,恰恰相反。
《梦溪笔谈》中就记载:“北人嗜甘,鱼蟹加糖蜜,盖便于北俗也”。
造成这种饮食风格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南北方糖产量不同,至南宋时方渐改变。
虽然当时南方有甘蔗和蜂蜜作为糖原料,但是甘蔗当时还没有大规模推广,蜂蜜则是高级奢侈品。
北方则不然,当时主要是用麦芽制糖,而北方麦子的产量更高。
谁不爱吃甜食呢,尤其是女孩子。
青棠缠着丹娘给她买了麦芽糖,糖浆流到了手腕上。
青棠手腕举高高,一边舔着麦芽糖,一边下石桥……
结果这倒霉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
杨沅每次从工地上回来,都能看到她搬着个小板凳,呆呆地坐在门廊下晒太阳。
但是生性乐观的青棠很快就发现,塞翁崴腿,焉知非福,这好像是她的一个好机会呢。
于是,每次杨沅回来,她就搬着小板凳,一瘸一拐地跟在杨沅后面。
“师公,人家很好学的,不怕吃苦,你就教教人家呗?”
“姐夫,人家的脚很漂亮吧,虽然足踝有点肿。”
“少爷,婢子给你捶捶腿呀?”
每次纠缠不过,她都会挨上杨沅一巴掌,然后就心满意足了。
这一天,杨沅照旧来到工地,文天告诉他:“掌房,有动静了。”
两人此时正站在一处新挖出来的一个大坑上面。
这儿按照规划,就是将来府中可直通镜湖水道的那座池塘。
里边挖出来的土,也可以另做他用,或者烧制砖和陶。
杨沅听着远处夯实地面的工人喊着号子,等着文天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