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此情,此景(第2/3页)
“如何?”
杨沅想了想,总算想到一个很适合的词儿:“调皮的很呐!”
虞允文等人齐齐点头:“是极,是极,不错,不错!”
赵璩开心起来:“是吧?鹅鹅鹅鹅,你们果然都是有眼光的!”
然后,赵璩促狭地对杨沅道:“呐,哥哥们可都题诗赋词了,你是最小的兄弟,是不是也该现个丑啊。”
杨万里、范成大听了,便也开始起哄。
虞允文很有大哥风范,唯恐他不擅诗词,忙为他解围道:“二郎不比你我,整日琢磨这些文字,就不要难为他了。我看这雨快要停了,大家兴致已尽,还是准备下楼去吧。”
杨沅方才在他们吟诗赋词的时候,便在拼命回想,有什么读过的诗词,而且要在这个时代之后了。
情急之中,倒还真被他想起一首,原本就是想着以备万一的。
这时赵璩一挤兑,又看到虞允文为他解围,忽然便有了一个好主意。
今日这几个大名人,可就虞允文还没留下真迹呢。
于是,杨沅笑道:“小弟也做一首诗?自然是使得的。不过,小弟的字写的可不好,可否请彬甫兄执笔?”
虞允文甚觉有趣,便欣然道:“好,既如此,那为兄来写。”
他接过笔去,摊开一张新纸,先在题首写了个跋:
绍兴二十四年五月十九,与陆务观、范至能、杨廷秀、伯润夫、杨二郎同游凤凰山,于望海楼上观钱塘弄潮儿。兴之所至,二郎赋诗一首,某欣然为之代笔。
杨沅见了,心花怒放,啊哈!咱的大名,终于可以出现在别人的诗词里了。
杨沅故意沉吟了一下,仿佛在思索如何造句,然后便漫声吟道:
《钱塘观潮》
此是东南形胜地,凤凰山下步周遭。
不知几点英雄泪,翻作千年愤怒涛。
虞允文提笔便写,前两句还没什么,等杨沅说到“不知几点英雄泪,翻作千年愤怒涛”时,虞允文讶然抬起头来,几乎忘了再写下去。
其他几人也都大为惊讶,一个个瞪着杨沅,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
杨沅顿了一顿,等虞允文反应过来,这才继续说道:
雷鼓远惊江怪蛰,雪车横驾海门高。
越人视命轻犹叶,争舞潮头意气豪。
虞允文提笔写就,又有末尾写上他这个代笔人的名字,便长长叹息了一声。
“诸位贤弟,今日诗词,论意气风发、气概豪迈者,二郎这首诗当为第一!”
众人也是连连点头。
论意境,论气势,这首诗确在他们今日所作诗词之上。
陆游忍不住道:“不想二郎竟有如此文采,为何不赴科考,求取功名呢?”
杨沅心道,我想啊,我怎么不想?可我也得会啊!别说什么时政策论了,你再让我做首诗我都得抓瞎啊。
杨沅义正辞严地道:“诗词者,小道也,何足为恃?小弟自幼尚武,功名只向马上取!”
赵璩听了,目中精光一闪。
杨沅这番话听在虞允文耳中,登时心花怒放。他和他爹争执了大半辈子,不就是因为他也信奉只向马上取功名的道理吗?
一句话,虞允文就把杨沅引为了平生知己。
陆游赞道:“二郎自有志向,令人佩服。为兄有个朋友,乃山阴同乡,名曰沈溪。他也是一位无意于功名却有一身才学的少年英雄,有机会我介绍你们认识。”
这人的名字,杨沅没听说过,
不过既然是他陆放翁的朋友,那定然是不差的,杨沅连忙答应下来。
陆游笑道:“沈溪家里有一座园子,名曰沈园,风景极为殊丽,到时候你我同去一游,必令你流连忘返也。”
此时的完颜屈行,已经有点流连忘返了。
在弄潮结束后,丹娘就很礼貌地向他道别,由青棠和两个仆从收拾了茶具、席坐,飘然而去了。
完颜屈行虽然努力保持着风度,可是他的魂儿也跟着人家去了。
方才品茗闲谈期间,他已经问出了丹娘的身份,乃西湖岸畔“水云间”酒家的店主。
但完颜屈行总觉得,丹娘的身份应该不止于此。
她的谈吐、气质,太不寻常了。
完颜屈行还注意到,丹娘腕上有一只玉镯,那玉质之纯粹、雕工之精湛,便是他王府之中,也罕有如此质地、如此做工的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