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相亲(第5/6页)

看着老头子的车开远,余寻光心里道了一声“老顽童”。

潘泽永站在他旁边问:“接下来你有活动没有?”

余寻光反问他:“你有安排?”

潘泽永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听你的。”

余寻光想了想,“不是说相亲嘛,那就去干点该干的。”

他拿出手机,打开了票务软件。

“哟,”看他打开电影购票软件,潘泽永立马赞同,“这活动好。”

余寻光把手机直接递给他,“请导演先挑。”

潘泽永也不拒绝,这属于他的专业领域,多少得发挥一下,“你要看哪个?”

余寻光想了一下刚才看到的,正在上映的五部电影,“没什么感兴趣的题材。”

潘泽永把页面来回一滑,“啧”了一声。

片子太烂,没法发挥。

最终,两人在附近的影院里选择了一部近期重映的,某部经典剧情片。

时间还刚好合适。

就当饭后消食,步行过去。

现在天冷,余寻光穿着棉衣,戴着口罩,很有生活气息的打扮,一点儿也不怕被人认出来。

电影院在某商圈主建筑的6楼。乘坐观光电梯上去后,取票时余寻光一打量,发现整座影院可以说能用“人烟稀少”形容。

连工作人员都寥寥无几。

他今年夏天来这儿参加《密信》路演那会儿,完全不是这样。

潘泽永知道他在看什么,“11月,淡季嘛,就这样。”

取好票,扫码进观影厅的一路,余寻光都没有见到半个其他人。再进入放映厅,果然只有他们两个观众。

二人侧身前往最佳观影区的中心点坐下,既然没有旁人,他们还能保持着小声说话的频率。

从刚才开始,余寻光就一直在脑子里琢磨院线是怎么维持经济、从中盈利的。他忍不住问:“国内的院线其实已经很完善了。是不是基础设备越好,票仓才会越大,也越有可能出现现象级票房?”

“对。”涉及到潘泽永的专业,他毫不藏私的,细致的给余寻光说起院线背后的运作模式。

可能也起了一点显摆实力的心。

如李恕坤所言,潘泽永在老美那边学了一手的商业片运作,他又见多识广,知识储备极其丰富。

“当然,”潘泽永重点提及,“不是说人家的东西就一定比国内好,而是说人家发展的早几年,有些坑人家踩过,有些经验人家已经总结出,所以我们能凭本事去学个现成。”

“什么本事?”

“当然是金钱的力量。”

余寻光笑,潘泽永的风趣令人很难拥有坏心情。

比票面上显示的时间早两分钟,影厅一黑,代表着正片即将开始。

余寻光盯着大荧幕,突然说:“其实我导过戏。”

“嗯?”潘泽永真挺意外,“什么时候?”

“最近,”余寻光说:“《大明奇案》的彩蛋是我在传英导演的指导下拍出来的。”

潘泽永转头看向他,眼睛在幕布光影的映衬下泛着光,“你感觉怎么样?”

余寻光缓慢地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很新奇……很舒服,很享受。”

“以后想当导演吗?”

“再说吧。”

“我从你的语气里听出来了一些不自信。”

“我对于自己擅长的事很自信。”

“那么,不擅长的事也可以通过学习变得擅长嘛。”

“再说吧,”余寻光又把话绕了回来,“一切都会顺其自然的,我不要在现在就给未来的自己做决定。”

这话有些道理,潘泽永表示认可,“再说也行,就当成是给未知的人生的定下了另一种可能。”

余寻光忍不住露出微笑,“有个孩子跟我说过,当导演能够发泄他内心的掌控欲。我审视了一下自己,觉得我对于一切东西好像都没有那么强烈的欲望。我这样子的心态,能做好导演吗?”

潘泽永安静地听他道出想法,帮他分析,“你有分享欲吗?你愿意把你内心的想法说给别人听吗?”

余寻光点头,“如果是健康有益的,我会说。”

潘泽永帮他断定,“那么我想,你已经具备成为一名优秀导演的资格。”

这份肯定让余寻光很开心,“谢谢小潘哥。”

潘泽永耸肩,摊手,“纯属实话实说,不夹杂任何粉丝滤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