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5/5页)
畜牧养殖,一直是百姓重要的产业。
而且随着平临国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对此需求也会更大。
故而昌河州除了畜牧司之外,还在本地州学新设了畜牧专业。
他们弄来那么多“人才”,那么多书籍,不专门设个科目,岂不是很可惜。
放在之前,搞这样的杂学进官学,肯定会被学政诟病。
可如今的纪楚,跟之前自然不同。
他一手创办的数科如今怎么样,那可是如雷贯耳。
而且数科所研发的物件,已经畅销全国。
昌河州的学政要是阻拦,那是真的没脑子了。
不仅如此,学政甚至跟纪知州保证:“纪大人放心,下官绝对会把畜牧专业安排妥当,到时候在整个昌河州招生。”
纪楚都没想到事情会这样顺利,不过也是,有了数科的先例之后,现在的官学早就放开了思想。
这里面,其实也有曲夏州州学众官员出路极好的原因。
当初那批官员,如今到哪都抢手得很,在整个平临国都是有声望的。
如今这个机会,昌河州学政肯定会把握住。
他们这地方,想提高教学水平,那不大可能。
但建立并发展畜牧专业,还是可行的。
纪楚听着,指点道:“不会,你从流放的犯人里面找找,里面也有学识渊博的,倘若是被家族连累,也能拿出来用。”
这种情况也不少见,只要是有真才实学的,该受的惩罚受了,还能继续发光发热。
毕竟读了那么久的书,不能浪费了啊。
别看如今的昌河州人口不多,但他们潜力巨大!
学政心满意足离开,他就知道,纪大人做他们这里的知州,肯定会带着大家一起做事的。
转眼间,养殖行业配套的学科都建立起来。
整个昌河州,都对纪大人赞不绝口。
也就只有他,能想到这样全面吧。
昌河州肥沃的土地上,一片片荒地种上庄稼,家家户户都等着今年的丰收。
棉花跟养殖行当,都预示着未来的冬日会格外温暖。
就在昌河州一步步发展的时候。
纪楚之前察觉到侄儿的喜事,确实已经近了。
六月初,纪楚还在想自己刚满一岁的闺女,侄儿纪振便扭扭捏捏进了书房。
他有一件大事,想请四叔为他做主。